天橋上的魔術師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2021年|共10集|公視PTS、MyVideo|首播時間:2021/02/20~2021/03/20,每週六21:00~23:00,公視主頻首播。
出品: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台灣大哥大 MyVideo、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潘志鴻。
製作:原子映象有限公司|演員:莊凱勛、孫淑媚、楊大正、初孟軒、朱軒洋、宋柏緯。
TW|護R6+|公視委製|公視本劇官網:
TW|護R6+|(c)公視委製|PTS+|戲劇正片:
https://bit.ly/3pML3EK
TW|護R6+|(c)|PTS+|幕後紀實:
https://bit.ly/3JBjNAQ
TW|普R0+|LINE TV|戲劇正片:
https://www.linetv.tw/drama/12321
TW|普R0+|LINE TV|幕後紀實:
https://www.linetv.tw/drama/12339
TW|普R0+|MyVideo|4K畫質: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3/14461
TW|CHTMOD|戲劇199|2022/09/29止:
https://bit.ly/31oAvSS
TW|護R6+|Hami Video|戲劇正片|2024/03/30止:
https://bit.ly/3FQDS3X
TW|護R6+|Hami Video|幕後紀實|2024/03/30止:
https://bit.ly/32TPmoD
TW|輔R13+|網飛|ZH: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424165
TW|輔R13+|網飛|ENG:
https://www.netflix.com/tw-en/title/81424165
╭天橋上的魔術師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歩道橋の魔術師 ──────╮
|
你一輩子記得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 相信自己的心,你就是奇蹟。 ||
2021/02/20 起,每週六 21:00~23:00 首播,週播兩集|共十集|公視委製|
護 ||出品:公視、台灣大哥大 myVideo || |│
公視主頻 有線、MOD 13ch|無線 5ch∥ |
|首播期間(02/20~03/20)首播、重播時段
均無公視主頻YouTube直播頻道的播映權。|| 首播 均為週六 ∥重播 週日凌晨不固定∥重播 均為週六 |
|EP1、EP2 02/20 21:00~23:00∥02/21 01:00~03:00∥02/27 12:30~14:30|
|EP3、EP4 02/27 21:00~23:00∥02/28 02:30~04:30∥03/06 12:30~14:30|
|EP5、EP6 03/06 21:00~23:00∥03/07 01:50~03:30∥03/13 12:30~14:30|
|EP7、EP8 03/13 21:00~23:00∥03/14 01:35~03:30∥03/20 12:30~14:30|
|EP9、EP10(終) 03/20 21:00~23:00∥03/21 00:00~02:00∥03/27 12:30~14:30|
| ||
公視主頻有首播,授權播映OTT就會更新集數。若遇公視暫停播,OTT也暫停播 || ||
myVideo 02/20起每週六21:00
網路LIVE(免費加入會員,即可收看網路直播 ||myVideo影音 網路直播館:
https://www.myvideo.net.tw/LiveChannel |
|每週六21:45更新影片,可使用倍速播放。首2集免費看
https://0rz.tw/E0xV4 |
| ||
公視+ 02/20起每週六23:00 一次上架兩集。
https://bit.ly/2NG5tOS|
| HD畫質:首兩集免費體驗 || 4K畫質:完整集數$130 || ||
公視+全球收視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16151496.A.141.html|
|原文轉貼《天橋上的魔術師》臉書粉專的回覆:「目前只有中文字幕喔,因為這個||方案主要是回應旅居海外的僑民的需求,還不是國際語版或英文字幕版。」 || ||Netflix
台灣站:每週六22:00、23:00更新上架 (網飛:目前僅購入臺灣站播映權)||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424165 |
├────────────────────────────────────┤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 |
| |
https://twitter.com/magiconskywalk |
| |
https://www.instagram.com/magicianontheskywalk_official |
| |LINE@:
https://lin.ee/bgXbEuhc |
| |Telegram:
https://t.me/magicianontheskywalk |
╰────────────────────────────────────╯
╭
天橋上的魔術師 幕後特輯 2021/03/20(六) 23:00~約24:00|共一集|公視委製╮
| |
|播出平台:公視主頻(有線、MOD:13ch 無線:5ch) |
| myVideo影音的直播館:
https://www.myvideo.net.tw/LiveChannel |
| |
|※公視主頻YouTube直播頻道
無播映權。 |
| |
| |
|
公視+:03/20(六) 24:00上架免費看。
https://bit.ly/3vIHrnX|
|
myVideo影音:03/20(六) 24:00上架免費看。
https://0rz.tw/E0xV4|
| |
|Netflix
台灣站:
沒有購買《天橋上的魔術師幕後特輯》的播映權。 |
╰─────────────────────────────────── ╯
[情報] 《天橋上的魔術師》公視+ 全球熱映收視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16151496.A.141.html
公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本劇簡介:
「1985年夏天,國小四年級的小不點是中華商場皮鞋店的小兒子,生意囝仔一張嘴花蕊蕊,每天都會去天橋上擺攤賺零用錢。這天,商場裡來了一個神秘魔術師,他有一個聚寶盆、一隻散發彩色光芒的斑馬,還會變好多神奇魔術。小不點崇拜魔術師,他買了魔術道具每天練習。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商場裡的少男少女們遇到這個神秘魔術師;而每次看過魔術的人,都會得到改變一生的神奇力量……。」
公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歩道橋の魔術師》|共十集標語|你一輩子記得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相信自己的心,你就是奇蹟。
類型|魔幻寫實電視劇集,改編自台灣作家吳明益的同名魔幻寫實小說。
簡介|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4434
記事|2016年公視爭取到影集改編權;2019/11/28開拍,2020/03/06全劇拍攝殺青。
詳情|
#1QVwg2HK (TaiwanDrama);20200806/本劇募資結果公告
https://0rz.tw/DruNY
《天橋上的魔術師》公視、myVideo首播(臉書的活動行事曆,提醒用,非正片收看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6195299354471/
這篇
↓原文有附
《天橋上的魔術師》追劇日曆,各位再自行點入連結,存圖囉!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6995811958076
公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正式預告: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95341064123551
《天橋上的魔術師》六分鐘片花|搶先看: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9165752741082
《天橋上的魔術師》
YouTube預告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hKX7btG59eQucDpRocWxpjMc4ZGeqMj
楊雅喆(ヤン・ヤージャ)監督インタビュー2019 in 台北!
2019/08/05/asianparadise (僅日文原文)
asianparadise官方亦有隨文放上當時的訪談錄音檔
http://asianparadise.sblo.jp/article/186375170.html
訪談發話者有
撰稿人(主持人):江口洋子 口譯員:西本有里 受訪:導演楊雅喆
雖然主持人講日文,但楊導是講中文,板友都能聽懂~
撰文:楊雅喆 泅泳於時間的魔幻海洋《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開鏡》季刊第八期,2019/07/15,P.36:
1)
https://info.pts.org.tw/open/data/action/act0008.pdf
2)
https://medium.com/@PTS_quarterly/39d3ed67f43d
【菲林與稿紙 - 關於影像藝術與文學改編】對談人:吳明益、楊雅喆
活動網路直播通知原文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4603892197268
臉書粉絲團聯合網路直播:公視粉絲團、公視影音網、myVideo影音隨看、臺北文創大樓、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Yahoo!奇摩名人娛樂、Yahoo奇摩電影
公視 YouTube 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user/ptslivestream
時間:2021/02/21 (日) 20:00
完整直播存檔影片: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videos/438521014137060
或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的99樓 戲劇場景VR展
活動詳情、注意事項: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6404025350588
日期|2021/02/20-2021/03/01 (02/22西門紅樓休館 請勿進場)
時間地點|11:00-21:00 (20:30最後進場時間)西門紅樓二樓(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2樓)
《天橋上的魔術師》主題場景拍照打卡拿禮物、天橋上的魔術師散步地圖
活動日期:2021/02/05 至 2021/03/12 (五) 23:59止。
參加方式原文: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6178616373129
天橋上的魔術師散步地圖|實體地圖的取閱地點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9613646029626
天橋上的魔術師散步地圖|西門紅樓|【發記皮鞋店】
展出時間:2021/02/02 至 2021/03/21。
展出地點:西門紅樓八角樓中央展區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0966375894353
天橋上的魔術師散步地圖|台北地下街|【山奇制服店 / 雜貨店】
展出時間:2021/02/02 至 2021/04/05
展出地點:台北地下街一號廣場(近北門Y28出口)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0977802559877
聯合文學雜誌 2021年二月號 No.436
封面故事|天橋上的魔術師 最大的魔術是讓台北消失。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99920193665638
---
公視+ 常見問答
(原始網頁:https://www.ptsplus.tv/other-question)
Q:請問台灣以外的地區是否能收看 公視+ 的節目呢?
A:受限於各節目版權限制,現階段 公視+ 的節目僅限台灣收視,
部分節目會視版權開放台灣以外的地區收視,
可上公視影音網 Facebook 粉絲團留意最新訊息。
myVideo 常見問答(原始網頁:https://0rz.tw/65Bvt)
Q:為什麼開啟myVideo APP會出現非台灣IP的錯誤訊息?
A:myVideo服務目前授權台灣地區(台澎金馬)使用,故若您在海外將無法使用本服務喔。
為何節目或電影不再於 Netflix 播出?
https://help.netflix.com/zh-tw/node/60541
Netflix 如何授權節目和電影? 原文:
https://help.netflix.com/zh-tw/node/4976
為何節目或電影可在某一個國家/地區提供,但在另一個國家/地區則無法提供?
有許多原因造成節目或電影可能可供某個國家或地區的觀眾觀賞,但是在另一個國家或地區則無法,其中包括:
地區愛好
我們會盡全力依地區訂做專屬服務。例如,有部分節目與電影受到美國會員的歡迎,但是對英國會員卻不盡然,即使他們都是英語系的地區。
多個版權擁有者
一個節目或電影的地區版權可能由多個製片公司或經銷商共有。例如,我們可能會先與經銷商簽署合約,在拉丁美洲上映美國製作的電影,然後再與製片公司簽署合約,在美國上映那部電影。
該地區沒有版權
有時候,我們無法在特定地區提供某個節目或電影。如果影片沒有針對特定地區販售,我們就無法為該地區購買節目或電影。
公視旗艦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人物關係圖|
最後修改:2021/03/23 19:00 ┌─客家親姊妹─────┐
魔術師 ╭陳家|本省─────╮╭謝家───|──╮╭柴家─────|╮
莊凱勛 |
點爸 點媽 ||
蓋爸 蓋媽 ||
珮爸 珮媽 ←┘|
發
楊大正 孫淑媚 |配
温吉興 黃舒湄 |文
劉士民方意如 |
小八 記 |鎖 |興 |
鄭豐毅 皮
明憲Nori 明勝小不點|刻
派恩阿派季恩阿蓋|書
文珮大珮心珮小珮|
鞋
初孟軒 李奕樵|印
朱軒洋 羅謙紹|局
林潔宜 林潔旻|
老張 ╰─↑─────↑──╯╰──────↑─╯╰─↑─↑────╯
高振鵬┌──|─────┴───同班同學───┴────┴─┴┐ ╭學校╮
| └─────────────┐ | |老師|
|╭王家|本省───╮╭馬家──╮|╭歐家|外省、白俄─|╮|萬芳|
|名
澤爸 立澤阿澤|光
土匪 |
||
天靈通 媽媽 ||╰──╯
|家
陳如山 宋柏緯|明
趙正平 |
|天
李明哲 ||╭馬頭特務╮
|樂 |眼 |
|靈
↓||
鄭有傑 |
|器立業阿卡 |鏡湘蘭小蘭||通蒙娜麗莎 幼婷特莉莎|╰────╯
|行
曾郁恒 |行
盧以恩|
||
薛姝瑀 偉莉莎|
|╰──↑─────╯╰──↑─╯|╰──────────╯╭看板女郎╮
└───┘ |戀人└──前任情侶┐ |奈保子 |
╭高級西服店HK人╮╭原住民↓╮╭商場幫派───↓╮ | 温貞菱|
|唐先生 貓 |侯立誠阿猴||黃龍兄 黃小平妹| ╰────╯
|
袁富華 達利 |
家 羅士齊||
巫建和 王渝屏|
╰───────╯╰────╯╰────────╯
公視委製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演職員表
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原著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
Based on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by WU Ming-Yi
影視授權 Represented by:光磊國際版權 The Grayhawk Agency
主演 Starring
魔術師:莊凱勛 Kaiser CHUANG Cash
陳媽(點媽)美枝子 Mieko:孫淑媚 SUN Shu-Mei Shu-May SUN
陳爸(點爸)阿發:楊大正 Sam YANG(滅火器樂團 Fire EX.)
阿派(謝派恩):朱軒洋 Berant ZHU
阿澤(王立澤):宋柏緯 Edison SONG
Nori(陳明憲):初孟軒 CHU Meng-Hsuan
阿猴(侯立誠):羅士齊 Lekal RO
小蘭(馬湘蘭):盧以恩 Iain LU
小不點 陳明勝 Katsu:李奕樵 Auston LI
大珮(柴文珮,姊姊):林潔宜(妹妹) Livi LIN Jie-Yi
小珮(柴心珮,妹妹):林潔旻(姊姊) Jamie LIN Jie-Min
阿卡(王立業):曾郁恒 Tyler TSENG (曾演過《花甲大人轉男孩》)
特莉莎(歐幼婷):偉莉莎 Liza WAI
阿蓋(謝季恩):羅謙紹 Lucas RO
聯合演出 Co-Starring
珮媽:方意如 FANG Yi-Ju
珮爸:劉士民 LIU Shih-Min
天靈通:李明哲 Ming-Che LEE
蓋媽:黃舒湄 HUANG Sue-May
蓋爸:温吉興 WOON Chi-Shing
小八:鄭豐毅 ZHENG Feng-Yi
特別演出 Guest-Starring
向魔術師客訴的家長:蔡阿炮(蔡明毅) Min-I TSAI
唐先生:袁富華 Ben YUEN
土匪:趙正平 David CHAO Cheng-Ping
馬頭特務:鄭有傑 CHENG Yu-Chieh
黃小平:王渝屏 WANG Yu-Ping
黃龍:巫建和 WU Chien-Ho
澤爸:陳如山 Spark CHEN
老師:萬芳 WAN Fang
小八之父(張爸):高振鵬 KAO Cheng-Peng
河合奈保子 KAWAI Naoko:温貞菱 WEN Chen-Ling
日本人:鈴木有樹 SUZUKI Yuki
第七集天橋上的客人:伊馮(非裔男藝人)Yvon Pierre Loufoua
姊姊蒙娜麗莎:薛姝瑀 HSUEH Shu-Yu
演出:
第一集跟點媽買鞋的情侶:陳榕姍 Juju CHEN Zon-San
第一集裡的客人(富家千金):王真琳 True WANG
第一集裡的客人(窮小子阿兵哥):林志謙 Xavier LIN
第一集義棟三樓41號精割包皮診所的醫師:黃柔閩
第一集診所的病人:何柏勳(本劇的製片) HE Po-Hsun
阿猴的同事:閻成誠 YEN Chen
阿猴的同事把不到的妹:石歡 Huan SHI
買書客人:童毅軍 TONG Yi-Jun
特務:汪禹丞 Deon WANG
第七集的紫裙女子:方語晴 Kulin FANG
第七集天橋上的舒麒:莫樂 Toywindy
第七集被流氓欺負的扮裝鋼管辣妹:蕭框 Ian SHYU
第八集理容院女子小真:千苡桐Yakarivuwan Vais(排灣族閩南混血)
第八集的車掌小姐:連婉甯 LIEN Wan-Ning(本劇的選角執行)
第八集:王以琳 WANG I-Lin(本劇的執行造型)
第八集西餐廳的小提琴手:洪義 HONG Yi
阿猴軍中學長:林亞佑 Ya-Yu LIN、郭茂銓 GUO Mao-Quan
第八集馬湘蘭的學長:范姜彥豐 Zack FAN-CHIANG
河合奈保子的保鑣:何育涵 Lisa HO
A賓:洪群鈞 HONG Chun-Chun
美術畫畫老師:黃栩薇 HUANG Hsu-Wei
畫室老闆:王誌成 Dato WANG(本劇的美術指導)
黑貓:達利 Dali
商場幫派中的長髮女子:盧姵勻
商場鄰居:羅宏任、湯茹涒
第十集到發記陳家討債的人:葉明廣(本劇的燈光指導)
第十集電影院的前台售票小姐:翁嘉薇 WENG Chia-Wei
第十集電影院後台的小姐:梁湘華 Shawna LIANG Xiang-Hua
第十集《戀戀風塵》片段阿雲:黃瓊慧
第十集《戀戀風塵》片段阿遠:莘太(陳莘太)
第十集《戀戀風塵》未來小子 aka 阿勝之子:
商場孩子:周法甜 ZHOU Fa-Tian、廖苡芯、余彥宸 Eason
同學陳水源:陳元豪 EVAN CHEN Yuan-Hao
長髮未綁、很兇的美女老師:陸姵予 LU Pei-Yu
林老師:賴震澤 William LAI
【點媽之三姑六婆友人】
點媽的友人:陳恩甄 Niki CHEN En-Chen
小八的好姐姐:陳奈利(陳一駿)
常跟點媽喝酒的友人:蘇小斐
點媽的友人:Amanda LIN(李奕樵的生母)
其他群眾演員:
丁晨晞;文昱翔;王子華;王立澄;王沐;王秉辰;王品傑;王健銘;王敏恩;王智弘;王湘綺;田中壽子;江佩珍;江昀毅;江哲翔;江家賢;江碧娥;何淑惠;余建億;
初培榕;吳仁哲;吳宇凡;吳承恩;吳明達;吳育儀;吳姿嫻;吳惠華;呂巧涵;
呂革進;宋邦睿;李本善;李孟學;李季;李宗康;李承勳;李玟瑤;李芸芸;李建佑;李弈霆;李弈霏;李政達;李祐緯;李張美煌;李淑惠;李富榮;李閎鈞;李誦恩;
李潔如;李澤;李謝素梅;;汪瑋俊;沈菲;沈樂;孟石菁;尚安璿;易勝洋;林廷憶;林秀華;;林孟彥;林承勳;林宸右;林祐銓;林素蓮;林貫易;林毓家;林瑞華;
林睦凱;林義欽;邱信瑋;金子堯;侯誠悅;信力;姚辰穎;姚道明;洪佩瑜;洪照程;洪綺妮;洪儀潔;胡乃怡;胡乃苑;胡乃婷 Jill HU;范奕騰;郁東龍;
夏浦洋 Vito HSIA;孫大鈞;孫子涵;孫君實;孫晟崴;徐子桓;徐子涵;徐婉茹;
徐毓偉;徐嘉偉;翁嘉駿;康家麟;康祿祺;張力文;張白;張志民;張恩碩;張珮蓁;張梅花;張莉瑛;張皖黔;張翔瑋;張鈞弼;張雅為;張雅媛;曹祖原;曹祖樺;
曹國誌;粘詩楷;莊洪恨春;莊浩然;莊珮玉;莊珮宸;莊陳素月;莊雅涵;許少菲;許心瑜;許樂;郭家豪;陳芃希;陳杰均;陳金玉;陳思瑀;陳政翔;陳相甫;陳虹安;陳家寶;陳益顯;陳國龍;陳婉玲;陳曼麗;陳瑞杰;陳詣芩;陳標隸;陳繪文;
章子剛;傅燕;斑斑;曾子豪;曾美榆;游安榆;游宗偉;游曜瑋;焦誠;黃士魁;
黃仲瀚;黃旻煥;黃芷翎;黃冠嘉;黃柏如;黃郁晴;黃珮琪;黃國峰;黃惠卿;
黃開德;黃裕閔;楊天嘉;楊承恩;楊迦恩;楊豐兆;溫明倫;萬家麟;葉柏元;
詹凱心;廖彥迪;廖苡芯;劉文誠;劉永琪;劉孟誠;劉宣辰;潘重廷;潘倫翔;
蔡宛妮;蔡明諺;蔡松廷;蔡湜依;蔡逸文;鄭羽彤;鄭彫秦;鄭維奕;盧彥梣;
盧彥傑;蕭健邦;賴沅汰;賴威盛;賴韋翔;駱彥亨;薛善元;謝子傑;謝天明;
謝佳鈺;謝采潔;謝金枝;謝嫚庭;謝鴻國;謝麗敏;鍾佳容;鍾治平;鍾振盛;
韓詠欣;簡珮宇;藍乙瑋;藍梓瑜;顏廷儒;顏春蘭;魏慈吟;羅振佑;羅章恩;
譚慶普;蘇玲熙;蘇泰華;饒偉鵬;饒裔蓁。
聲音演出:王統生、王華怡、周寧
製作團隊
監製:公共電視台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Taiwan
出品 Presented by: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Taiwan、台灣大哥大 myVideo(Taiwan Mobile myVideo)
聯合出品 In Association with: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 The Grayhawk Agency、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Trend Education Foundation、潘志鴻 Chih-Hung PAN。
出品人 Presenters:陳郁秀 Yu-Chiou TCHEN、林之晨 Jamie LIN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s:於蓓華 YU Pei-Hua、李芃君 Daphne LEE
共同監製 Co-Executive Producers:李淑屏 LEE Shu-Ping、邵珮如 Peggy SHAW
臺灣公共電視 PTS Taiwan
製作協調 Production Coordinator:李淑屏 LEE Shu-Ping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陳曉荷 CHEN Xiao-He
合約管理 Administration:黃靜國 HUANG Ching-Kuo、羅娜 Stasia LO
行銷總監 Marketing Director:胡心平 Cindy HU
行銷宣傳 Public Relations Promotion:徐家敏 Catherine HSU、陳志榮 CHEN
Chih-Jung、陳慶昇 Chuck CHEN
節目發行 Program Distribution:施悅文 Jessie SHIH、吳岱穎 Lynn WU Dai-Ying、童雅琴 TUNG Ya-Ching、簡幸玲 Lulu Chien、蘇慧真 SU Hui-Chen
視覺宣傳 On-Air Promotion:陳書正 CHEN Shu-Cheng、許雲茹 HSU Yun-Ju、邱絨琰
CHIU Jung-Yen、謝禮安 HSIEH Li-An、莊幼圭 CHUANG Yu-Kuei、林步青 LIN Bu-Ching、蘇惠玲 Blanche SU、林怡慧 LIN Yi-Huei
公眾行銷 Public Service:杜宜芬 Sandra Y.F. TU、陳金德 Todd CHEN
新媒體 New Media:廖宸語 Jessica LIAO、李羏 Yang LEE、伍致穎 Chih-Ying WU
台灣大哥大 Taiwan Mobile
內容開發 Content Acquisition:蔡雅玲 Nokia TSAI、陳宜豐 Ralph CHEN
行銷宣傳 Marketing and Promotion:楊家齡 Regine YANG、黃俊庭 Martin HUANG
製作 Production: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Atom Cinema Co., Ltd.
製作人 Producer:劉蔚然 LIU Wei-Jan
執行製作人 Co-producer:王萱儀 Akiela S. WANG
編劇 Teleplay:楊雅喆 YANG Ya-Che、蔣友竹 CHIANG Yu-Chu、陳虹任 Isara CHEN、吳季恩 WU Zi-En
前期劇本 Teleplay:Prep:蔡宗翰 Tsung-Han TSAI、劉梓潔 Marula LIU
歷史顧問 History Consultant:高傳棋 GAO Chuan-Chi
製片組 Production Department
製片統籌 Line Producer:林仕肯 LIN Shih-Ken
製片 Production Manager:何柏勳 HE Po-Hsun
前期執行製片 Production Manager Prep:蔣筱茹 Ruru CHIANG
現場執行製片 Unit Production Manager:黃嘉琪 Jovial HUANG
場景經理 Location Manager:顧凌綱 KU Ling-Kang
場景助理 Location Assistants:吳雨真 WU Yu-Chen、陳俊維 CHEN Jyun-Wei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s:施映君 SHIH Ying-Chun、何曾靜平 HE-ZENG
Jing-Ping、詹馥瑜 Eleanor CHAN
籌備企劃 Production Office Runners & Field Researchers:邱信瑋 CHIU Hsin-Wei、萬修安 WAN Hsiu-An
田野調查 Field Researchers:陳姿妘 CHEN Tzu-Yun、張家慈 CHANG Chia-Tzu、龔雋帷KUNG Chuan-Wei
前期場景助理 Location Assistant Prep:劉彥宏 LIU Yen-Hung
製片組支援 Runners:詹佩璇 CHAN Pei-Hsuan、江怡箴 JIANG Yi-Zen、歐陽信 OUYANGSing、林煬凱 VKG LIN
財務 Finance Controller:黃芷庭 HUANG Chih-Ting
行政 Administration:何郁玫 Vivian HE
劇組隨片會計 Production Accountant:林亭儀 LIN Ting-Yi
實習生 Production Trainees:張峰銘 CHANG Feng-Ming、洪于軒 HONG Yu-Xuan、謝詩怡 HSIEH Shih-Yi、趙皓韋 ZHAO How-Wei
導演組 Assistant Directors
導演 Directed by:楊雅喆 YANG Ya-Che
副導演 1st Assistant Director:張亨如 Henri CHANG Heng-Ju
第二副導演 2nd Assistant Director:趙偉真 CHAO Wei-Jen
助理導演 3rd Assistant Directors:張佳筠 CHANG Chia-Yun、羅培慈 LO Pei-Tzu
場記 Script Supervisor:余岱旂 YU Dai-Chi
分鏡師 Storyboard Artist:蘇瑋文 SU Wei-Wen
劇本協力 Contribution to the Script:劉蔚然 LIU Wei-Jan、王萱儀 Akiela S. WANG
選角組 Casting
選角指導 Casting Director:胡乃婷 Jill HU
選角執行 1st Casting Assistant:連婉甯 LIEN Wan-Ning
選角助理 2nd Casting Assistant:洪群鈞 HONG Chun-Chun
現場支援 Casting Assistants on-set:張家慈 CHANG Chia-Tzu、張庭維 CHANG
Ting-Wei、王之穎 WANG Chih-Ying
表演指導 Acting Coach:金勤 KING Chin
排演助理 Acting Assistants:連婉甯 LIEN Wan-Ning、洪群鈞 HONG Chun-Chun
魔術顧問 Magic Instructor:簡銘宣 James JIEN
魔術道具師 Magic Prop Maker:蕭宇謙 Lucian HSIAO
花式溜冰教練 Figure Skating Coach:康鴻裕 Coach KAN
鋼管舞指導 Pole Dance Instructor:蕭框 Ian SHYU
Ian_Pole_Dance男孩的鋼管日常
客語指導 Hakka Dialogue Coach:謝國玄 XIE Guo-Xuan
鳥卦顧問 Bird Fortune-Telling Consultants:悟明 WU Ming、陳暐茗 CHEN Wei-Ming車縫指導 Sewing Teacher:林章敏 LIN Chang-Min
鎖匠顧問 Locksmith Consultant:紅樓鎖行 Red House Lock Shop
西服顧問 Suit Tailoring Instructors:黃清秋 Aki HUANG、鄭德昌 Taylor CHENG
攝影組 Camera Department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陳克勤 CHEN Ko-Chin、高子皓 KAO Tzu-Hao
支援攝影師 Additional Camera Operator:古曜華 KU Yao-Hua
A機攝影大助 1st Assistant Camera "A" Camera:劉家銘 Hedi LIU
B機攝影大助 1st Assistant Camera "B" Camera:黃得祐 Malt HUANG
A機攝影二助 2nd Assistant Camera "A" Camera:孫聖凱 SUN Sheng-Kai、傅政斌 FUZheng-Bin
B機攝影二助 2nd Assistant Camera "B" Camera:陳彥憲 Ian CHEN、陳柏睿 Neo CHEN檔案管理 DIT Assistants:吳嘉豪 WU Chia-Hao、林冠羽 LIN Kuan-Yu
支援攝影大助 Additional 1st Assistant Camera:林庭宇 Allen LIN
支援攝影助理 Additional 2nd Assistant Camera:蕭敬 HSIAO Jing
15呎搖臂技師 Crane Operator:許文勝 HSU Wen-Sheng
15呎搖臂技術助理 Crane Assistants:陳人誌 CHEN Jen-Chih、李健群 LEE Chien-ChunJimmy Jib技師 Jimmy Jib Operator:許文勝 HSU Wen-Sheng
Jimmy Jib技術助理 Jimmy Jib Assistants:王信智 WANG Hsin-Chih、陳億昌 CHEN
Yi-Chang、侯宇綸 HOU Yu-Lun
一個年代記憶各自表述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攝影陳克勤:
「書店蓋了兩間,一間用來燒!」
2021/03/22/Yahoo電影專訪/採訪、撰稿:雀雀/
https://bit.ly/3198wCS
燈光組 Lighting Department
燈光指導 Gaffer:葉明廣 YEH Ming-Kuang
燈光大助 Best Boy:趙軍賢 CHAO Chun-Hsien
燈光二助 Rigging Grip:陳柏佑 CHEN Po-You
燈光助理 Best Boys:林建志 LIN Jian-Jhih、林佳昌 LIN Chia-Chang、李官諺 LEE
Kuan-Yen、廖家駒 LIAO Chia-Chu
燈光協力 Additional Best Boys:楊青翰 YANG Ching-Han、許元豪 HSU Yuan-Hao、邱昱翔 CHIOU Yu-Shiang、歐志軍 OU Zhi-Jun、陳柏成 CHEN Po-Cheng、曾宥運 TSENG
You-Yun、陳勇兆 CHEN Yong-Zhao、連翊翔 LIEN Yi-Xiang、鄭誌元 Tan CHANG、許富嘉HSU Fu-Jia、陳柏成 CHEN Bo-Cheng、藍寓葳 LAN Yu-Wei、呂科徵 LU Ko-Cheng、鄭智遠 CHENG Chih-Yuan、許原毓 HSU Yuan-Yu、林余璠 LIN Yu-Fan
電工 Lighting Technician:陳禮清 CHEN Li-Ching
電工支援 Additional Lighting Technician:陳孟宏 CHEN Meng-Hong
燈車司機 Drivers:曾名安 TSENG Ming-An、曾傳凱 TSENG Chuan-Kai
造型組 Costume and Make up Department
造型指導 Costume Designer:王佳惠 Zoe WANG Chia-Hui
造型師 Key Costumers:顏妙璟 YAN Miao-Jing、杜俐霆 TU Lih-Tyan
執行造型 Costumer:王以琳 WANG I-Lin
造型助理 Assistant Costumers:劉子涵 LIU Tzu-Han、董晏伃 Angel TUNG
行政 Costume Department Administration:張紘姍 Josanne CHANG
服裝組長 Set Costumer:黃子于 HUANG Tzu-Yu
服裝管理 Costumer:李采蘋 LEE Tsai-Ping
梳化指導 Make-Up Supervisor:徐淑娟 HSU Shu-Chuan
髮型師 Key Hair Stylist:朱曉玲 Vicky CHU
髮型助理 Hair Stylist:余建承 Nick YU
梳化助理 Make-Up Assistants:李怡慧 LI Yi-Huei、胡雅筑 Woody HU
服裝組支援 Additional On-Set Wardrobe:江宜馨 JIANG Yi-Sin、林詩穎 LIN
Shih-Ying、何蕙竹 Garbo HO、洪梅玲 HONG Mei-Ling、林宛稜 LIN Wan-Ling、蔡嘉柔TSAI Chia-Jou、陳怡如 CHEN Yi-Ju、李宛璇 LEE Woan-Shyuan、李欣怡 LEE Xin-Yi、張霆宇 CHANG Ting-Yu、蔡秉珊 TSAI Ping-Shan、許慈芳 Zana HSU
髮型組支援 Additional Hair Stylists:鍾耀進 Eric CHUNG、楊月洋 Yang YANG、陳漢儒 Stanley CHEN、陳彥宏 Kevin CHEN、鍾燕燕 CHUNG Yen-Yen、黃瓊慧 HUANG
Chiung-Hui、蘇翊晴 SU Su、謝沛汝 XIE Pei-Ru
專訪文:
魔術師頭髮越來越柔順?那不是錯覺!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造型指導王佳惠
2021/03/14 18:00 聯合新聞網/木馬文化:
https://udn.com/news/story/12674/5312773
美術組 Art Department
美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王誌成 Dato WANG
副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s:張軼峰 CHANG I-Feng、楊雅珺 YANG Ya-Chun
前期副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 Prep:林柏辰 LIN Bo-Chen
場景設計 Set Designers:林雨潔 LIN Yu-Chieh、林孝謙 LIN Hsiao-Chien
前期場景設計 Set Designer Prep:葉晏孜 Leah YEH
後期場景設計 Set Designer Post:王韻齊 Pineapple WANG
支援置景助理 Assistant Seet Designers:劉邑琳 LIU Yi-Ling、柯懿芳 KO I-Fang、偕志語 JIE Zhi-Yu、顧昊辰 KU Hao-Chen
陳設執行 Set Decorators:陳家蓁 CHEN Chia-Chen、袁筱凡 YUAN Xiao-Fan、王琇筠WANG Hsiu-Yun、謝家恩 HSIEH Chia-En
陳設助理 Set Decoration Assistants:陳佩怡 CHEN Pei-Yi、陳冠霖 CHEN Kuan-Lin、賴俊錡 LAI Chun-CHi、陳怡蓁 CHEN Yi-Jhen、梁芳瑜 LIANG Fang-Yu、張育誠 CHANGYu-Chen、葉禕晴 YEH Yi-Ching、張傅斌 CHANG Bo-Bin
支援陳設執行 Additional Set Decorators:林本祖 LIN Ben-Zu、余佩盈 YU Pei-Ying支援陳設助理 Additional Set Decoration Assistants:林劭芳 Fanny LIN、林而均
LIN Er-Chun、許品萱 HSU Pin-Hsuan、高承毅 Jamie KAO、王瑋萱 WANG Wei-Xuan、林芷芸 LIN Jhih-Yun、陳雅婷 CHEN Ya-Ting、王宥翔 WANG Yu-Hsiang
道具師 Prop Master:賴孟均 LAI Meng-Jyun
道具助理 Props Assistant:湯巧汝 TANG Ciao-Ru
現場道具執行 Set Dresser:劉蕙屏 LIU Hui-Ping
現場道具助理 Daily Set Dressers:曾筱芸 Rina TSENG、邱筱鈞 GG CHIU、黃千真
HUANG Chien-Chen
道具版權支援 Prop Copyright Assistant:林士翔 LIN Shih-Hsiang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er:黃霈琪 Peggy HUANG
平面助理 Assistant Graphic Designer:楊湘穎 YANG Hsiang-Ying
支援平面助理 Additional Assistant Graphic Designers:林妍苓 LIN Yan-Ling、楊琇雯 YANG Hsiu-Wen
行政 Art Department Administration:林亞臻 LIN Ya-Chen
實習生 Trainees:楊心荷 YANG Hsin-Ho、羅詩婷 Fion LUO、楊婉婷 YANG Wan-Ting、李冠瑩 LI Guan-Ying、賴韻家 Sabrina LAI、謝宜茜 XIE Yi-Qian、林憶純 LIN
Yi-Chun、楊蕙孺 YANG Hui-Ju、朱博榮 CHU Po-Jung、張文綺 CHANG Wen-Chi、黎山源LI Shan-Yuan、彭郁茜 PON Chien、李典蓉 LI Dian-Rong、鄭良寬 CLK、鄭雅勻
CHENG Ya-Yun、余勛凱 YU Hsun-Kai、何瑀玟 HO Yu-Wen
劇中的看板女郎河和奈保子的看板手工畫師:顏振發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9834959340828
質感製作:法蘭克質感創作有限公司 Frank Scenic Art Company
質感總監 Scenic Art Consultant:陳新發 Frank CHEN
質感統籌 Scenic Supervising:林佩蓁 LIN Pei-Chen
質感師 Scenic Artists:嚴國良 Ian YEN、蔡嘉和 CAI Jia-He
質感執行 Lead Scenic Painters:許毓娟 HSU Yu-Chuan、陳欣慧 CHEN Xin-Hui
質感專員 Scenic Painters:謝忠恕 XIE Zhong-Shu、郭佳妤 KUO Jia-Yu、吳妍樺 WUYen-Hua、翁弋涵 WENG Yi-Han、陳靖恩 CHEN Ching-En、朱柏軒 CHU Po-Hsuan、陳孟晴CHEN Meng-Ching、翁薏婷 WENG Yi-Ting、黃以琳 HUANG Yi-Lin、陳靖凱 CHEN
Ching-Kai、李韋靜 LI Wei-Ching
拼拼藝術工作室 Ping Ping Art Studio Special Props Team
特殊道具師 Special Prop Makers:張以昕 ZHANG Yi-Sin、謝政霖 HSIEH Cheng-Lin、張惟聖 ZHANG Wei-Sheng、陳慶峻 CHEN Ching-Chun、謝昀佑 HSIEH Yun-Yu、張瑞安
CHANG Jui-An
光圈映像有限公司 Aperture Studio
美術場務:陳茂榮 CHEN Mao-Jung、陳宗錦 CHEN Tsung-Chin、溫左丞 WEN Tso-Chen、呂彥霆 LYU Yan-Ting、李佳杰 LEE Chia-Chieh、廖秦慶 LIAO Qin-Qing、任奕嘉 JENYi-Chia、李明雄 Leo LEE、張維展 CHANG Wei-Chan、李正豪 LEE Cheng-Hao、王建宏WANG Jian-Hong
阿榮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Arrow Cinematic Group Co., Ltd
工程經理 Construction Supervisor:張簡廉弘 CHANG-CHIEN Lien-Hung
工程副理 Construction Coordinator:陳冠志 CHEN Kuan-Chih
工程主任 Construction Foreman:林世昌 LIN Shih-Chang
工程資深技師 Construction Specialists:李清陽 LEE Ching-Yang、林旭東 LIN
Hsu-Tung、李正烊 LEE Zheng-Yang、張簡義峯 ZHANG-JIAN Yi-Feng、蔡乾福 TSAI
Chian-Fu、許敏樂 HSU Min-Lao、李彥澄 LEE Yen-Cheng、李清棋 LEE Ching-Chi、黃嘉緯 HUANG Chia-Wei、林俊吉 LIN Chun-Chi、蘇天益 SU Tien-Yi、李瑞龍 LEE
Ruei-Lung、陳毅軒 CHEN Yi-Shiuan、張輝生 CHANG Hui-Sheng、劉溢洲 LIU Yi-Chou、黃冠燁 HUANG Kuan-Yeh、丁將南 DING Jiang-Nan
工程油漆技師 Painters:陳家榮 CHEN Chia-Jung、鄭慶堂 CHENG Ching-Tang、褚秋和CHU Chiou-Ho
工程會計 Accountant:陳翠屏 CHEN Tsui-Ping
鋼架:會隆鋼架有限公司 Hui-Long Steel Structures Co., Ltd
鐵工資深技師 Senior Ironworkers:蔡幼甘 TSAI Yu-Kan、蔡焜漢 TSAI Kun-Han、鄭貴陽 CHENG Kuei-Yang、陳勇竹 CHEN Yung-Chu、陳正平 CHEN Cheng-Ping
古董車出租:冠昌古董車出租 Antique Car Rental
古董道具車手 Drivers:李國揚 LI Guo-Yang、王啟文 WANG Chi-Wen、潘俊龍 PAN
Jun-Long、潘炘煒 PAN Xin-Wei、劉玉成 LIU Yu-Cheng、余國傑 YU Guo-Chieh
星美藝術工作室 Festival Car Studio
執行長 Festival Car Studio Head:侯景淵 HOU Ching-Yuan
藝閣車技師 Festival Car Technician:賴信力 LAI Hsin-Li、楊豐賓 YANG Feng-Bin、周建志 CHOU Chien-Chih
錄音組 Sound Department
錄音師 Location Sound Mixer:卓宗成 Naomo CHO
錄音助理 Boom Operators:許宏睿 HSU Hung-Jui、薛力中 Bruce XUE
支援錄音助理 Additional Location Sound Assistants:李佳衡 Cha-Cha LEE、黃元澤HUANG Yuan-Tse
場務組 Grip Department
場務領班 Key Grip:吳鈺泉 Aqua WU
場務助理 Grip:何家賢 HER Jai-Shen、李建辰 Jeff LEE
場務組支援 Additional Grip:許家儒 HSU Chia-Ju、王鐏毅 WANG Tsun-Yi
移動場務組:永祥影視有限公司 Yung-Siang Video & Film Co.,Ltd.
移動場務領班 Key Grip:王正山 WANG Cheng-Shan
移動場務助理 Grip:江昀翰 Jacky JIANG、侯宇綸 HOU Yu-Lun
移動場務支援:張俊雄 CHANG Chun-Hsiung、陳億昌 CHEN Yi-Chang
特效組 Special Effects Department
火效特效師 Fire Effects:陳銘澤 CHEN Ming-Tse、陳宗錦 CHEN Tsung-Chin
火效助理 Fire Effects Assistants:陳聖杰 CHEN Sheng-Chieh、林家良 LIN
Chia-Liang
光圈映像有限公司 Aperture Studio
雨效特效師 Rain Effects:陳茂榮 CHEN Mao-Jung、陳宗錦 CHEN Tsung-Chin、李佳杰LEE Chia-Chieh、呂彥霆 LYU Yan-Ting
雨效大助 Rain Effects 1st Assistant:張維展 CHANG Wei-Chan
雨效助理 Rain Effects 2nd Assistants:溫左丞 WEN Tso-Chen、李正豪 LEE
Cheng-Hao、李明雄 Leo LEE
特效水車 Water Tanker:李柏彥 LI Po-Yen
視效藍幕組 VFX Blue Screen
組長 Leader:何柏勳 HE Po-Hsun
組員 Team Members:蔣筱茹 Ruru CHIANG、黃嘉琪 Jovial HUANG、顧凌綱 KU
Ling-Kang、吳雨真 WU Yu-Chen、陳俊維 CHEN Jyun-Wei、施映君 SHIH Ying-Chun、何曾靜平 HE-ZENG Jing-Ping、詹馥瑜 Eleanor CHAN
動作組 Stunts:肆號動作影像工作室 Four Action Film Studio
動作指導 Action Choreographer:洪昰顥 HUNG Shih-Hao
動作助理指導 Assistant Action Choreographer:凃力榮 TU Li-Rong
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桃園市分會 Chinese Taipei Water Life Saving Association
海邊拍攝救生員 Lifeguards:何晉朋 HO Chin-Peng、陳詩賢 CHEN Shih-Hsien
舞蹈組 Dance Department:小事製作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
大排舞編舞 Line Dance Choreographers:熊婕 HSIUNG Chieh、潘佑熏 PAN Yu-Hsun
大排舞主要舞者 Main Dancers:林素蓮 LIN Su-Lien、初培榕 CHU Pei-Rung、
張雅媛 CHANG Ya-Yuan、陳詣芩 CHEN Yi-Chin、沈樂 SHEN Le、姚辰穎 YAO Chen-Ying、劉文誠 LIU Wen-Cheng、洪綺妮 HUNG Chi-Ni
器材車輛組
攝影器材、燈光器材 Camera Lighting Equipment:阿榮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Arrow
Cinematic Group Co.,Ltd
攝影輔助器材 Camera Equipment:利達亞太創意中心 Leader Asia Pacific
Creativity Center
車輛租賃 Car Rental:永笙汽車租賃有限公司 Yung-Sheng Car Rental Limited
Company
場務器材公司 Grip & Dolly Equipment:永祥影視器材有限公司 Yung-Shiang Film &TV Equipment Co.,Ltd
防水攝影器材:水舍水中攝影器材 DivingShot Underwater Photo Equipment
保險公司 Insurance By: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Fubon Life Insurance Co., Ltd.遊覽車公司 Tour Bus Rental:華納通運遊覽車有限公司 Warna Bus
豐煜起重工程有限公司 Feng-Yu
吊車、Truss技師 Crane & Truss:張志明 CHANG Chih-Ming、吳家昌 WU Chia-Chang、吳佳鴻 WU Chia-Hung、詹鈞成 CHAN Chun-Cheng、郭哲宏 KUO Che-Hung
交通組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司機 Drivers:彭耀棋 PENG Yao-Chi、游禮誠 YU Li-Cheng、吳逸群 WU I-Chun、張建成 CHANG Chien-Cheng、李金龍 LEE Chin-Lung
司機協力 Additional Drivers:陳英峯 CHEN Ying-Feng、彭耀堂 PENG Yao-Tang
現場宣傳 Unit PR
劇照師 Still Photographer:李思敬 Jimmy LEE LI Ssu-Ching
支援劇照師 Additional Still Photographer:陳敬超 CHEN Jing-Chao
幕後側拍 Behind the Scene Cameramen:蔡辰書 TSAI Chen-Shu
側拍協力 Behind the Scene Associate:張致凱 CHANG Chih-Kai、陳宜新 I-Hsin CHEN
李思敬 Jimmy LEE LI Ssu-Ching的個人臉書粉專《天橋上的魔術師》相簿:
http://fb.com/media/set/?vanity=SsuchingLIJIMMY&set=a.3633312543357613
後期製片 Post Production Producers:謝念儒 Nien-Ju HSIEH、謝翔 Shan HSIEH
特效製片 Visual Effects Producer:蔡宜庭 Vicki TSAI
剪輯指導 Edited By:林雍益 Ian LIN
剪輯 Editor:賴詠萱 LAI Yung-Hsuan
順剪師 Edit Assistant:陳韻如 Budding CHEN
數位後期製作 DCP Post Production by:台北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Taipei Post
Production Corp.
後期統籌 Post Supervisors:胡仲光 Tony HU、張宇廣 Rex CHANG
後期協調 Post Coordinator:翁碧菱 Elisa WONG、陳玉清 Natalie CHEN
檔案管理 Data Managements:林佑蓁 Bird LIN、謝明嘉 Ming-Chia HSIEH、胡智傑
Moses HU
剪輯助理 Editorial Assistant:蕭亦珊 XIAO Yi-Shan、白薏嵐 I-Lan BAI、撒冷‧達里瑪奧 Saljeng Tjaljimaraw
視效指導 VFX Supervisor:楊喻憲 Sam YANG
3D燈光 3D Lighting:楊喻憲 Sam YANG、王致堯 WANG Chi-Yao
3D算圖 3D Rendering:楊喻憲 Sam YANG、王致堯 WANG Chi-Yao
3D特效 VFX:王致堯 WANG Chi-Yao、王楷文 WANG Kai-Wen
合成 Compositing:楊喻憲 Sam YANG、王楷文 WANG Kai-Wen、王致堯 WANG Chi-Yao、彭康豪 Howard PONG、李婉鈴 LEE Wan-Ling、唐鈺淇 TANG Yu-Chi
繪景 Matt Painting:楊喻憲 Sam YANG、王致堯 WANG Chi-Yao
片尾 Rollcard Subtitle Design:李婉鈴 LEE Wan-Ling
調光師 Color Grading:黃怡禎 HUANG Yi-Jan
調光助理 Color Assistants:張如萱 CHANG Ju-Hsuan、陳佳昀 CHEN Chia-Yun
母源製作 Mastering:溫駿嚴 Tim WEN、吳宜豐 Kevin WU、梁承宗 LIANG Cheng-Zong拍攝機器:Alexa
調光機:Resolve
視覺效果建物資產設計 VFX Surrounding Buildings Design: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
David HONG Architect(David HONG Architectural Designer)
視覺特效製作 Visual Effects:賞霖創藝股份有限公司 i-two Images Infinitely
創意總監 Creative Director:葉智雄 Grant YEH
視覺特效製片經理 CGI-Production:王聖夫 Peter WANG
動畫指導 Animation Director:李昆諺 Slash LEE、許傑閔(許鈜翔) Jimmy HSU
動畫設計 3D Animators:曾明峰 TSENG Ming-Feng、許文忠 HSU Wen-Chung、鍾濯名
JHONG Jhuo-Ming、范家豪 FAN Jia-Hao、蕭勝弘 Sung XIAO、黃信康 HUANG Sin-Kang、鄭宇城 JHENG Yu-Cheng、葉子立 YEH Zih-Li、盧志昇 LU Jhih-Sheng、
張力仍 CHANG Li-ran、林冠慈 LIN Guan-Chi、黃靖雯 HUANG Jing-Wun、
翁浩銘 WONG Hao-Ming、胡凱毅 HU Kai-Yi、黃紫甯 Brenda Ooi、陳靜 CHEN Jing、
簡彣羽 JIAN Wun-Yu、尤俊程 YOU Jyun-Cheng、張宜靖 JHANG Yi-Jing、
陳嘉君 CHEN Jia-Jyun、施喻馨 SHIH Yu-Sin、林子閔 LIN Zih-Min、
何田田 HE Tian-Tian、巫嘉蓉 WU Jia-Rong
2D合成 Compositors:章詠涵 Helen ZHANG、林哲旭 Josh LIN、黃士源 HUANG Shi-Yuan、歐俊廷 OU Chun-Ting、歐李思齊 Kevin OU-LEE、林書伃 LIN Shu-Yu、凌竹萱 LINGZhu-Xuan
視覺特效製作 Visual Effects:轅年視覺創意有限公司 Genesis Film Limited
視覺特效指導 VFX Supervisor:郭家宥 Xander GUO
製作總監 Production Supervisor:鄭大瑋 David CHENG
合成總監 Compositing Supervisor:Aditya Kolli(好萊塢影視特效師)
合成師 Compositors:李嘉偉 Kevin LEE、陳侑萱 Sharon CHEN、謝佳峻 HSIEH
Chia-Chun、劉文豪 LIOU Wen-Hao、簡妤瑄 CHIEN Yu-Hsuan、張薰予 CHANG Hsun-Yu、張求凱 CHANG Chiu-Kai、顏宏宇 Kenny YEN、陳文農 William CHEN、吳建寧 WU
Chien-Ning
特效助理 Rotoscoping:吳芝妍 WU Chih-Yen、王守儀 WANG Shou-Yi、王靚穎 WANG
Jing-Ying
數位繪景師 Digital Matte Painter:伊利亞 Ilya Galayda
執行製作 Producer:鄭冠華 Daniel CHENG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s:林耕弘 Leo LIN、謝佳峻 HSIEH Chia-Chun、周奕彣
CHOU Yi-Wen
視覺特效製作 Visual Effects:M83 Studio
特效總監 Chief VFX Supervisor:白炅洙 BAEK Kyung-Soo
特效指導 Executive VFX Department Director:金俊亨 KIM Jun-Hyoung
技術指導 CG Supervisors:樸民守 PARK Min-Su、程喆楻 JEONG Cheol-Hwang
資產管理 Assets Supervisor:張東鎮 JANG Dong-Jin
合成指導 Compositing Supervisor:趙誠丘 CHO Sung-Ku
視覺特效製片 VFX Producer:金惠利 KIM Hye-Ri
製片統籌 VFX Production Manager:河昤 HA Ryeong
視覺特效專案協調 VFX Coordinator:金銀花 KIM Ena
材質繪圖總監 Look Development Artist:鄭世基 JEONG Seul-Ki
燈光組長 Lighting Lead:鄭昭喜 CHUNG So-Hee
燈光師 Lighting Artists:池正恩 JI Jungeun、梁瑞希 YANG Seo-Hee
繪景師 Matte Artist:文靖媛 MOON Jeongwon
合成組長 Compositing Lead:樸陽海 PARK Yang-Hae
合成師 Compositing Artists:李瀏珍 LEE You-Jin、朴庚遠 PARK Gyoungwon、宋基燮SONG Gisub、車旻珍 CHA Min-Jin、崔知英 CHOI Ji-yeong、魏在恩 WE Jae-Eun、李率LEE Sol、金藝香 KIM Yehyang
現場視覺特效統籌 On-set Coordinator:林倫伃 LIN Lun-Yu
現場翻譯 On-set Translators:林家竹 Katie LIN、王筱嬋 Hsiao-Chan WANG
視覺特效製作 Visual Effects:4th Creative Party
http://fb.com/4thCreativeParty
視覺特效總監製 Senior VFX Supervisor:李顓珩 LEE Jeon Hyeong
執行監製 Executive VFX Producer:崔在千 CHOI Jae-Cheon
視覺特效總監 VFX Supervisor:李顓珩 LEE Jeon Hyeong
技術總監 CG Supervisor、動畫總監 Animation Supervisor:劉泰槿 YOO Tai-Keun
視覺特效製片人 VFX Producer:張鉉文 CHANG Hyun-Moon
總監助理 Supervisor Assistants:薑明中 KANG Myung-Jung、孫叡智 SON Ye-Ji
專案經理 Head of VFX Production:鄭亞凜 JUNG Areum
專案管理 VFX Production Managers:成玹埈 SEONG Hyun-Jun、李相濬 LEE Sang-Jun、白瑉憲 BAEK Miseon、吳柔臨 OH Yu-Rim、車雄 CHA Woong、姜佳英 KANG Ga-Young、金惠利 KIM Hye-Ri、河昤 HA Ryeong
Layout組長 Head of Layout:張承烈 JANG Seung Yeol
Layout領隊 Layout Lead:申成雅 SHIN Sung-A
Layout組 Layout Artist:曹惠仁 CHO Hye In
模型組長 Head of Modeling:宋元鏞 SONG Won-Yong
模型領隊 Modeling Leads:尹榮俊 YUN Young-Jun、金亨 KIM Hyung
模型組 Modelers:金相敦 KIM Sang-Don、池尚根 JEE Sang-Keun、裴基伯 BAE Ki-Baek、催主恩 CHOI Joo-Eun、梁瑉珠 YANG Min-Joo、李正民 LEE Jung-Min、李在勳 LEE
Jae-Hoon、李在涉 LEE Jae-Sub、李東旭 LEE Dong-Wook、金有娜 KIM Yu-Na、金慧琳KIM Hye-Rin、李在根 LEE Jae Keun
材質繪圖組長 Head of Look Development:張東鎮 JANG Dong-Jin
材質繪圖領隊 Look Development Leads:白明基 BAEK Myung-Ki、薑漢基 KANG
Han-Kyoreh、李仁浩 LEE In-Ho
材質繪圖組 Look Development Artists:鄭世基 JEONG Seul-Ki、李相澔 LEE Sang-Ho、林正玄 LIM Jeong-Hyun、金成國 KIM Seong-Gauk、張光鎬 JANG Gwang-Ho、李承恩LEE Seung-Eun、韓相憲 HAN Sang-Heon、朴尚憲 PARK Sang-Hun、咸那縣 HAM Na-Hyun
3D環境組長 3D Environment Lead:金鎮哲 KIM Jin-Chul
3D環境組 3D Environment Artists:申知恩 SHIN Ji-Eun、宋采允 SONG Che-Yun、金敏善 KIM Min-Sun、武勝區 WOO Sung-Koo
生物組長 Head of Creature:車潤錫 CHA Yoon-Seok
生物組領隊 Creature Leads:李振榮 LEE Jin-Young、呂宗九 YEO Jong-Koo
生物組 Creature Artists:鄭宇益 CHUNG Woo-Ick、李晟宅 LEE Seong Taek、鄭素妍CHUNG So-Yeon、金敏庭 KIM Min-Jeong、金基澤 KIM Ki-Taek、姜允兒 KANG Yoon-Ah、李仁敬 LEE In-Kyung、李孝貞 LEE Hyo-Jung
追蹤組長 Head of Matchmove:金龍煥 KIM Yong-Hwan
追蹤組 Match Moving Artists:朴相九 PARK Sang-Goo、金恩聖 KIM Eun-Sung、李吉永LEE Kil-Young、高賢珠 KO Hyun-Joo
動畫組長 Head of Animation:金殷珍 KIM Eun-Jin
動畫組領隊 Animation Leads:李正賢 LEE Jung-Hyun、廉智薰 YEOM Ji-Hoon
動畫師 Animators:崔松姬 CHOI Song-Hee、金珍錫 KIM Jin-Seok、李忠萬 LEE
Choong-Man、林鉉哲 IM Hyeon-Cheol、吉南炯 KIM Nam-Hyeong、孟智恩 MAENG Ji-Eun、趙現柱 CHO Hyun-Ju、金藝知 KIM Ye-Ji、孫燦赫 SON Chan-Hyuk、吳昰表 OH
Saet-Byul
燈光組長 Head of Lighting:薑昌培 KANG Chang-Bae、金炯錄 KIM Hyung-Rok
燈光領隊 Lighting Lead:池正恩 JI Jung-Eun
燈光師 Lighting Artists:朴芝炫 PARK Ji-Hyeon、漢峯奎 HAN Bong-Gyu、金瑞隆
KIM Seo-Ryung、金慧秀 KIM Hye-Su、任惠斌 IM Hae-Bin、李河然 LEE Ha-Yeon、李智潤 LEE Ji-Yun
美術組長 Head of Art:劉相一 YU Sang-II
美術組 Matte Painters:金世路 KIM Seo-Ro、金裕貞 KIM Yoo-Jung
FX總監 FX Supervisor:孫炳守 SON Byung-Soo
FX領隊 FX Leads:李石賢 LEE Seok-Hyun、李東雨 LEE Dong-Woo
FX組 FX Artists:孫皓城 SON Ho-Sung、裴勝濟 BAE Seung-Je、李智賢 LEE Chi-Hyun、孫材旻 SON Jae-Min、任善哲 LIM Sun-Chul、昔志源 SEOK Ji-Won、金慧琳 KIM
Hye-Rin、劉煥珍 YOO Hwan-Jin
合成組長 Head of Compositing:樸頌義 PARK Song-Yi
合成組領隊 Compositing Leads:李昭英 LEE So-Young、金俊亨 KIM Jun-Hyoung、趙誠丘 CHO Sung-Ku、金盛春 KIM Sung-Chun
合成師:呂真喜 YEO Jin-Hee、李銀姬 LEE Eun-Hee、李受璟 LEE Soo-Kyung、
孫閏惠 SON Yoon-Hye、金蓮洙 KIM Yein-Soon、申瑉定 SHIN Min-Jung、成俊昊 SEONGJun-Ho、朴慶元 PARK Kyung-Won、李友珍 LEE Yoo-Jin、宋基燮 SONG Ki-Sub、
金英雅 KIM Young-Ah、金起永 KIM Ki-Young、金輊宴 KIM Ji-Yeon、
朴陽海 PARK Yang-Hae、李瀏珍 LEE You-Jin、朴庚遠 PARK Gyoung-Won、
宋基燮 SONG Gi-Sub、車旻珍 CHA Min-Jin、崔知英 CHOI Ji-Yeong、
魏在恩 WE Jae-Eun、李率 LEE Sol、柳知淑 YU Ji-Sook、盧有來 ROH Yu-Rai、
金珠妍 KIM Ju-Yun、林奉圭 LIM Bong-Kyu、林志勳 LIM Ji-Hoon、
白賢貞 BAEK Hyun-Jung
Roto Roto Artist:李宣旼 LEE Sun-Min
概念設計組長 Head of Concept:李秉國 LEE Byung Kook
概念設計組 Concept Artists:楊娜恩 YANG Na-Eun、孫大熙 SON Dae-Hee
視覺特效總監 VFX Supervisors:慎大容 SHIN Dae-Yong、李承濟 LEE Seung-Je
系統管理組長 Pipeline TDs:千賢一 CHON Hyun-II、金正隨 KIM Jung-Soo
系統管理組領隊 Systems Lead:李鍾範 LEE Jong-Beum
系統管理工程師 Systems Engineers:魚性赫 EO Seong-Hyeok、林尚賢 IM Sang-Hyeon企劃組 Planning Departments:朴素明 PARK So-Myoung、李守昌 LEE Soo-Chang、宋善英 SONG Seon-Young
會計組 Production Accountants:金寶裴 KIM Bo-Bae、南嘉英 NAM Ka-Young、金惠美KIM Hye-Mi、鄭多彬 JUNG Da-Bin、金賢貞 KIM Hyun-Jung
後期聲音:聲色盒子有限公司 3H Sound Studio Ltd.
聲音指導 Supervising Sound Editors:杜篤之 TU Duu-Chih、江宜真 CHIANG Yi-Chen聲音剪接 Sound Editors:江宜真 CHIANG Yi-Chen、杜亦晴 DU Yi-Ching、
謝青女勻 HSIEH Ching-Chun、黃韻婕 HUANG Yun-Jie
ADR錄音 ADR Recordist:謝青女勻 HSIEH Ching-Chun
Foley錄音 Foley Recordists:江宜真 CHIANG Yi-Chen、杜亦晴 DU Yi-Ching
Foley音效 Foley Artists:謝青女勻 HSIEH Ching-Chun、黃韻婕 HUANG Yun-Jie、
涂皓鈞 TU Hao-Chun、鄒孟軒 TSOU Meng-Hsuan
聲音後期聯繫 Sound Studio Coordinators:杜亦晴 DU Yi-Ching、
謝青女勻 HSIEH Ching-Chun、黃韻婕 HUANG Yun-Jie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s:杜篤之 TU Duu-Chih、江宜真 CHIANG Yi-Chen
杜比混音錄音室 DolbyMixing Studio:聲色盒子有限公司 3H Sound Studio Ltd.
Ambidio聲音技術 Founder Ambidio:吳采頤 Iris WU
配樂組 Music Department
配樂指導 Music Supervisor:黃韻玲 Kay HUANG
配樂 Music Director:張學瀚 Hans ZHANG
協力配樂 Arranger Team:張峰毓 Fabian CHANG、陳宗瑩 Dazong CHEN
混音 Mixing Engineer、錄音 Recording Engineer:張學瀚 Hans ZHANG
混音室 Mixing Studio、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聲子音樂工作室 Phonon Studio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宗瑩 Dazong CHEN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陳宗瑩 Dazong CHEN
古典吉他 Classical Guitar:洪鬱閎 HONG Yu-Hong
烏克麗麗 Ukulele:陳宗瑩 Dazong CHEN
古典鋼琴 Classical Piano:張峰毓 Fabian CHANG
手風琴 Accordion:蔡偉靖 Vincent TSAI
大提琴 Cello:周智輝 Joe CHOU
薩克斯管 Saxophone:陳正 Jason CHEN
片頭曲〈之乎者也〉
演唱、作詞、作曲:羅大佑
OP: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SP: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Branch
〈你著忍耐〉
演唱:孫淑媚 Shu-May SUN
作詞:廖信富
作曲:董明正
SP:摩那園唱片有限公司
〈A-Ba-Ni-Bi〉
演唱:許叔男
作詞:Ehud Manor
中文詞:陳雲山
作曲:Nurit Hirsh
編曲:張學瀚 Hans ZHANG、許叔男
SP:www.acum.org.il以色列音樂著作權協會、歌林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Tarzan Boy 泰山男孩〉
演唱:九澤CP(Nine Ze CP=陳零九、邱鋒澤)
作詞:Naimy Hackett
中文詞:施立 Li SHIH
作曲:Maurizio Bassi
OP:EMI Music Publishing Italia Srl
SP:EMI Music Publishing (
S.E.Asia) Ltd.,Taiwan Branch(香港商百代著作權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Le quattro stagioni〉
作曲:安東尼奧·盧奇奧·韋瓦第 Antonio Lucio Vivaldi
〈Consolation No. 3 in D Flat Major〉
作曲:李斯特·費倫茨 Franz Liszt
演奏:張峰毓 Fabian CHANG
〈你家大門〉
演唱:鳳飛飛
作詞:晨曦
作曲:Aaron H Schroeder、Sid Wayne
OP:Rachel's Own Music、Holly-Hill Music Publishing Co.、歌林音樂股份有限公司Kolin Music Co., Ltd.
SP:Fujipacific Music (S.E. Asia) Ltd.、Admin By 豐華音樂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Forward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Nocturne in B-flat minor, Op. 9 No. 1〉
作曲: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演奏:張峰毓 Fabian CHANG
〈Lascia Chio Pianga〉
作曲: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 Georg Friedrich Handel
演唱:永田愛、王彙筑 Hui-Chu WANG
〈Smile For Me 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演唱:河合奈保子(かわい なおこ=KAWAI Naoko)
作詞:竜真知子(りゅう まちこ)
作曲:馬飼野康二(まかいの こうじ)
編曲:大村雅朗(おおむら まさあき)
OP:GEI-EI Music Publishers
SP: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Nippon Columbia Co., Ltd.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Mov II〉
作曲: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張峰毓 Fabian CHANG
〈最後一次溫柔 The last gentleness〉
演唱:羅士齊
詞曲:陳昇 Bobby CHEN
OP:新樂園製作有限公司 Peace Land Creation Co., Ltd.
SP: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Records Co., Ltd.
陳昇版本官方MV:
〈藍色啤酒海〉
演唱:黃韻玲 Kay HUANG
作詞:楊立德
作曲:黃韻玲 Kay HUANG
OP:EMI Music Publishing (
S.E.Asia) Ltd., Taiwan Branch(香港商百代著作權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果核有線公司、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RecordsCo., Ltd.
SP:環球音樂 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黃韻玲版本官方MV:
〈歲月的船 Ship of Time〉
作曲:陳明章 CHEN Ming-Chang、許景淳 Christine HSU
吉他:陳明章 CHEN Ming-Chang
鋼琴、鍵盤、人聲:許景淳 Christine HSU
OP:陳明章 CHEN Ming-Chang、許景淳 Christine HSU
SP:陳明章音樂工作有限公司 CHEN Ming-Chang Music
〈為何夢見他〉
演唱:丘丘合唱團
作詞、作曲:邱晨
OP、SP: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Records Co., Ltd.
丘丘合唱團版的官方歌詞影音:
〈回憶停留〉
演唱、作詞、作曲:張學瀚 Hans ZHANG
〈再會啦我的愛人〉
演唱:周智輝 Joe CHOU
作詞、作曲、編曲:張峰毓 Fabian CHANG
〈Dance你和我〉
作詞、作曲、編曲、演唱:張峰毓 Fabian CHANG
〈Come Home〉
作詞、作曲:AlexBeroza
宣傳曲〈時間・時間 About Time〉
演唱:陳零九 Nine CHEN
作詞 Lyricist:陳零九 Nine CHEN、張伍 CHANG Wu
作曲 Composer:陳零九 Nine CHEN
製作人 Producer:陳零九 Nine CHEN
編曲 Arrangement:黃雨勳 Jason HUANG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er:陳零九 Nine CHEN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r:黃雨勳 Jason HUANG
和聲 Backing Vocals:黃雨勳 Jason HUANG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柯拓名 To-Ming KE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 柯拓名 To-Ming KE
混音錄音室 Mixing & Recording Studio:地下怪獸錄音室 Indie Monster Studio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Brian Elgin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覺知音樂工作室 Sentient Sound Labs
音樂提供: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OP: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OP:任意門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RYM Entertainment Co., Ltd.
SP:Sony Music Publishing (Pte) Ltd. Taiwan Branch
正版數位串流收聽:
https://RockRecordsCo.lnk.to/AboutTime
官方MV:
〈時間・時間 About Time〉文案:
https://www.facebook.com/09chen09/posts/265042754992314
時間,是最厲害的魔術師。
陳零九發揮敏銳的感知能力,為公視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譜寫宣傳曲〈時間・時間〉,細膩地呈述時間的奧秘:在時間的流動裡,我們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隨之漂流,有停留、有經過,有快走、有慢熟,直到回首才明白,從萍水相逢到情感寄託,串起記憶的一切都是時間為我們演繹的魔術。
編曲時而豐沛、時而留白,鋼琴與弦樂緩慢而和諧,如同時間一般包裹著溫柔。陳零九毫無保留地將能量釋放在歌曲裏頭,灌注自己對時間的體悟與感觸,有痛苦、有歡愉,有洶湧、有沈默,須臾之間我們逐漸明白什麼叫成熟。
細細品嚐〈時間・時間〉,成長的腳步將在聆賞中得到全新的解釋。
片尾曲〈小心翻閱 Going Through〉
演唱:孫盛希 Shi-Shi SUN Sheng-Xi
作曲:孫盛希 Shi-Shi SUN Sheng-Xi、米奇林 MCKY
作詞:張伍 CHANG Wu、孫盛希 Shi-Shi SUN Sheng-Xi
製作人 Producer:孫盛希 Shi-Shi SUN Sheng-Xi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王瑋 Melody WANG
編曲 Arrangement:王韻筑 Liv W.
弦樂編寫&監製 Strings Arrangement & Producer:王韻筑 Liv W.
弦樂 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蔡曜宇 Shuon Tsai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黃雨柔 Nala Huang
中提琴 Viola:潘自琦 Tzu-Chi Pan
大提琴 Cello:劉涵隱分子 Hang Liu
弦樂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楊敏奇 Micky Yang
弦樂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s
配唱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謝豐澤 Fengtse Hsieh
配唱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新奇鹿錄音室 Saturday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林正忠 Jerry Lin
混音室 Mix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 Platinum Studio (Taipei)
單曲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Single Mastering Engineer:孫仲舒 Chung Shu Sun
單曲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Single Mastering Studio:饅頭音樂工作室 MT Mastering
Studio
音樂提供: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歌曲合作文案:
https://www.facebook.com/SunShengXishiShi/posts/272091580945819
官方試聽:
官方MV:
〈小心翻閱 Going Through〉文案:記憶裡風化的一切使輪廓日漸模糊,但擁有的曾經,總在小心翻閱的每個當下更加清晰,彌足珍貴。
孫盛希為公視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演唱主題曲〈小心翻閱〉,一字一句透露被時間催促長大的我們,在不可逆的現象裡獲得另一份收藏。擔綱製作人的孫盛希,與金曲戰友米奇林共同譜曲,歌詞部分和新一代詞神張伍再度攜手打造,孫盛希知性且富哲理的口吻,與流水般的琴聲完美融合,弦樂的陪襯既優雅且惆悵,時而輕拿輕放,時而深刻紮心,豐沛的情感在歌曲裡全然釋放。
一道牆築起的傷,一句話披上的面紗,因時針輪轉換來不同面貌,無論過去的猜想,抑或當下的回顧與期盼,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值得我們小心翻閱、細細品嚐。
《天橋上的魔術師》 原聲帶 OST(正版音樂數位串流歌單):
https://kkbox.fm/iD4pgV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0391227285201
特別感謝:洪詩婷;吳明益 WU Ming-Yi;吳念真;廖慶松 Ching-Sung LIAO;蔡宗翰;譚光磊;陳怡蓁;潘志鴻。
片頭平面暨影像授權(出場序):張照堂、黃伯驥、蔡明德、謝三泰、陳正昌、林柏樑、黃玉淇、楊一鳴、聯合知識庫;達志影像TPG Images;綠色小組影像協會 greenteam1986;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文化部 Ministry of Culture。
中華商場的24小時1988(
http://fb.com/139386869970952/posts/599450133964621):
蕭嘉慶老師、楊諮宜、楊一鳴、黃玉淇、黃揚俊、游能專、劉婉柔、藍仁智。
本劇片頭曲〈之乎者也〉的照片
大家有注意到片頭的照片嗎?張張都是歷史瞬間的經典。今天來分享 #吳明益 老師在座談上提到的,他看到片頭時很感動的其中兩張:
第一張是
謝三泰拍攝的「中華路上」,1989/12/25 行憲紀念日
第二張是
蔡明德1984 在台南白河拍攝的屠虎現場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0125631645094
〈石獅子〉篇〈夢遊〉詩作:陳虹任 Isara CHEN
〈夢遊〉: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6638524327138
天空為什麼只有一種藍
草地為什麼只有一種綠
夕陽沒有禁雲朵遊行
南方出生的燄火
不曾勒令北方沸騰的鍋爐悶聲
槍枝卻在五千年的暗夜響起
眾神製作出一張沒有夢的床
拔去羽翼
飛鳥才有返家的歸期
陳虹任的〈夢遊〉詩作創作歷程:
http://fb.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3996064591384
行銷發行團隊 Marketing Team: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Atom Cinema Co., Ltd.
行銷統籌 Marketing Director. PR:賴盈伶 Maggie LAI
數位行銷總監 Digital Marketing Director:彭瀞儀 Zoe PENG
數位行銷顧問 Digital Marketing Consultant:QSearch蔡汶成 QSearch Victor TSAI數位行銷企劃 Digital Marketing:徐立桀 Marco HSU、李玟靜 LEE Wen-Ching、簡敏如Julie CHIEN
公關 PR:傳影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ifilm
行銷異業活動企劃 Marketing,SCDP,Event Manager:王立凱 WANG Li-Kai、林書暐
Walter LIN
主視覺、標準字設計 Poster, Key Art and Logotype Designer:許品詩 HSU Pin-Shih社群媒體動態海報 Social Media Dynamic Poster Designer:吳牧人 WU Mu-Jen
平面延伸設計 Visual Extension Designer:張嘉路 CHANG Chia-Lu
預告剪輯 Trailer Editor:林雍益 Ian LIN
片花、花絮剪接 Making of Director:潘客印 PAN Ke-Yin、桑道仁 SANG Daw-Jen、蔡辰書 TSAI Chen-Shu
感謝演出:丁文鈞;于庭安;于萍;才紫榆;井竹梅;尤勝鋒;尤顯軍;方博震;王帥;王士修;王子祥;王主霖;王以新;王辰翎;王阿鳳;王亭涵;王亮程;王信元;王咸;王姿青;王彥傑;王昱翔;王美金;王英麗;王郁仁;王重峻;王茹畇;王國隆;
王國豐;王敏恩;王淑穎;王莉茹;王凱婷;王富靖;王湘綺;王雅玲;王雅儒;
王榆強;王筱婷;王詩婷;王榮鑫;王鄯鳳;王憲政;王麗英;王耀雄;王鶴;古昆煜;田志章;石益珍;石韻頎;石耀文;朱玉梅;朱宛禎;朱紫綾;江宜庭;何仰笙;
何俊賢;何姿儀;何宥勳;何素娥;何霖杰;余志芳;余惠玲;余慧玲;余錦玟;
余錦玫;吳可薇;吳艾霓;吳秀娃;吳亞君;吳亞軍;吳亞軒;吳忠憲;吳承瑜;
吳欣穎;吳玠直;吳采潔;吳金滿;吳政勳;吳柏漢;吳家琦;吳家瑜;吳益顯;
吳連發;吳聖璋;吳維宸;吳慧莉;呂水菊;呂秀娃;呂邦承;呂佳暄;呂宗諭;
呂柔蒨;呂家宏;呂家萱;呂國賢;呂豐澤;宋思倫;宋澔文;李至晟;李初枝;
李佳容;李欣瑤;李欣諺;李泇臻;李育旻;李育修;李長安;李俊億、李冠霆;
李品慧;李姿瑤;李律緹;李星彤;李致遠;李英嘉;李香湘;李徐英華;李晏瑤;
李書華;李珮君;李強;李曼毓;李淑茹;李淑華;李添茹;李渚為;李翊寧;李湘台;李嘉誠;李嘉勝;李維;李維中;李維倫;李維裕;李輝煌;李鴻明;李驊凌;杜鑫;汪士修;沈君翰;沈宜蓉;沈菲;卓畇辰;周文傑;周佑軒;周沁霖;周怡萱;周俞汕;周香李;周容安;周榆茜;周瑜仙;周瑜茜;孟子傑;林子蕍;林文榮;林以丞;林攸;林攸璇;林見良;林佩萱;林孟諺;林季霖;林明宏;林欣佃;林欣侞;林泳男;
林牧瑾;林品婕;林建良;林律緹;林思瀚;林政達;林映彤;林柏妤;林秋文;
林郁萍;林家緯;林峻葦;林書蘊;林桂櫻;林軒緯;林高娥;林渚寶;林莉思;
林富升;林新惠;林暉軒;林楷恩;林筱茹;林筱璇;林靖璿;林褚寶;林聯珠;
林麗香;林燿東;林騰松;林艷均;邱于芳;邱天麟;邱宥霖;邱春連;邱婉琪;
邱琬淇;邱鈺純;邱銘宸;邵敏瑜;姚振輝;星琪;柯佳彣;柯長志;柳依晴;洪利祺;洪佳玲;洪林喬瑀;洪歆蕾;洪瑜辰;胡仙鳳;英振芳;范心惠;范偉倫;唐在旺;
唐妹英;唐禺杰;孫千慧;孫月蘭;孫平;徐芝琳;徐青雲;徐英華;徐家豪;徐國忠;徐婉如;徐婉茹;徐博偉;徐琬茹;徐瑄妤;徐鈺唐;徐曉芬;徐諠妤;翁郁翔;
翁勝鵾;馬希雄;高子珉;高文磊;高培清;高梅子;高琨智;高碧蓮;高碧霞;
康皓哲;康寶珠;張力文;張弘穎;張永勲;張立偉;張君豪;張欣亞;張秉宏;
張育溱;張金吉;張思親;張昭燕;張哲豪;張夏足;張宸嘉;張恩綺;張祐豪;
張紋慈;張訓堂;張婉菁;張傑富;張惠卿;張智盛;張棟梁;張琬菁;張皓雲;
張雅琪;張瑞真;張福來;張賢慶;張錦閎;張瀞心;張瓅云;張寶珠;張繼元;張讚;曹竣凱;梁秀銛;梁春吉;盛心綺;紹敏榆;莊明翰;莊易捷;莊珮宸;莊雅云;
莊雅媗;莫振芳;許力崴;許士銘;許元豪;許宏義;許承夏;許玟靜;許玲珊;
許秋月;許修成;許愫芸;許嘉吟;許銘順;連政傑;連偉晴;郭乃華;郭妃;郭秉宏;郭秉紘;郭采泠;郭勇政;郭政偉;郭晏賓;郭嘉偉;陳一凡;陳一雄;陳天德;
陳本涵;陳正明;陳玉青;陳玉桂;陳宏益;陳李英;陳秀華;陳秀勤;陳秀霞;
陳芊華;陳足旭;陳佳盈;陳怡穎;陳明賢;陳采蘋;陳品彣;陳奕顯;陳姝均;
陳姵璇;陳建澔;陳春玉;陳柏宏;陳盈潔;陳紀美惠;陳美文;陳美娟;陳美雲;
陳虹燕;陳郁茹;陳夏青;陳家泳;陳家詠;陳恩浩;陳晏築;陳益顯;陳婉玲;
陳琇勤;陳勝雄;陳畯宏;陳翔珉;陳綉勤;陳鼎峻;陳嘉;陳嘉子;陳嘉悅;陳榮華;陳熙堃;陳碧蓮;陳維佑;陳儀庭;陳慧如;陳慧茹;陳稻門;陳曉貞;陳諭瑩;
陳豐均;陳麗珍;陸韋綸;陸雅玲;傅玉鳳;彭美玲;曾永蓉;曾羽琴;曾奕凱;
曾威中;曾柏硯;曾韻華;曾驛宬;游依潔;游宗緯;游柳枝;湯美麗;甯蕙芳;
程品融;程惠愉;程漢陞;程學正;程翰陞;童程傑;童新宏;賀月娥;隆新蓮;
馮友廷;黃千恆;黃千栩;黃小芊;黃小軒;黃可童;黃任雪;黃任璽;黃伯如;
黃志堅;黃沛玲;黃佩倫;黃欣怡;黃育楷;黃俐云;黃姵臻;黃彥凱;黃彥霖;
黃柏晟;黃柏茹;黃柏崴;黃柔雅;黃英美;黃郁雯;黃真瑜;黃國欽;黃淯凱;
黃富弘;黃舒渲;黃雯琪;黃瑞宏;黃鈺甯;黃鼎峰;黃榮樂;黃銘哲;黃雯琪;
黃璟賢;黃擎;黃懷德;黃耀宣;楊承翰;楊明正;楊玥芯;楊美鳳;楊彩玉;楊彩蝶;楊盛博;楊惠英;楊惠媚;楊皓任;楊詠淇;楊雅琹;楊碧珠;溫明倫;萬坤龍;
萬智陽;葉三輔;葉伯元;葉柏元;葉修華;葉彩燕;葉睿賓;葉慧紋;葉緣琛;
葉嶸德;葉瀚駿;董家運;董啟正;詹鈺萱;達致杰;廖文愷;廖怡婷;廖長毅;
廖俊銘;廖奕翔;廖奕慈;劉思萍;廖晉毅;廖淳偉;廖富啟;廖景源;曾淑芬;
趙子賢;趙王美金;劉多多;劉志傑;劉秀惠;劉秀滿;劉佳芸;劉怡良;劉知芹;
劉俊宏;劉韋杉;劉偉婷;劉婉美;劉智宇;劉智傑;劉筱妍;劉鈺宸;劉瑾瑛;
劉懷君;歐弘隆;歐定遠;潘仕城;潘正坤;潘芃諭;潘家欣;潘寬;潘德偉;
蔡方宜;蔡丞威;蔡宇霖;蔡吟吟;蔡志立;蔡金鳳;蔡雨婷;蔡科宏;蔡美玉;
蔡香枝;蔡夏青;蔡寂安;蔡賢貞;蔡寶連;蔣玉華;鄧佳華;鄧軒奇;鄧凱仁;
鄧瑞龍;鄭羽彤;鄭至昇;鄭彥龍;鄭國瓊;鄭詳霖;盧彥傑;盧彥澤;盧盈潔;
盧雍凱;蕭允昊;蕭成器;蕭秀滿;蕭佳賢;蕭捷宇;蕭雅文;蕭瑋霖;賴佑;賴忻妤;賴拏雲;賴倫瑋;賴桃妹;賴淑燕;賴雅鈺;賴德偉;戴淑蓉;戴甦蓉;薛昱瑋;
薛翰駿;謝玉梅;謝呅玲;謝依庭;謝奇恩;謝明君;謝育茹;謝采潔;謝綺恩;
謝蕙雯;韓永怡;韓永欣;韓雅梅;簡冠成;藍聖智;顏慨恩;魏士鈞;魏心柔;
魏美玲;魏美瑛;魏美蓮;魏家豪;羅怡鈁;羅春瓊;羅儀凡;羅儀帆;羅德松;
羅霈淳;羅鴻基;譚善謙;蘇千純;蘇岳平;蘇育楷;蘇昱瑋;蘇家右;蘇泰華;
蘇雋平;鐘仁偉;鐘晏榆;饒芳華;饒恩年;龔映羽。
法律顧問 Legal Consultant:元華法律事務所 Yuan-Hua Law Office
感謝名單:丁曉菁;三輪 沙由梨;尤韋勝;王子祥;王兆舜;王好滿;王明清;
王金祥;王智永;王統生;王燕雪;古文勝;江錦雲;何明澤;余家寶;吳文惠;
吳文智;吳宗叡;吳忠明;吳明修;許燦忠;吳原標;吳羚榕;吳凱文;吳愷笙;
呂治中;呂素蘭;岑心怡;李永清;李同鉗;李佩璇;李俊澄;李姿瑩;李昭成;
李高昌;李乾印;李國明;李培源;李逸文;李雁婷;周宇廷;周晴雯;林大涵;
林心榮;林文生;林志軒;林昀;林東興;林芯瑜;林阿伍;林珊珊;林貞吟;
林家齊;林偉正;林國勝;林章敏;林愛紋;林新來;邱莉慧;邱儀娉;姚宏法;
施春英;柯金源;柯瑞和;柯裕棻;洪明通;洪建男;洪蕭蓉;胡金華;胡俊璿;
胡鴻祺;范馨文;唐翊雯;孫文樺;徐昌榮;徐硯怡;徐漢強;徐賜榮;高國忠;
張紀庠;張筱佩;曹文傑;梁心愉;莊月珍;莊國榮;莊凱程;許心慈;許文輝;
許勝閔;許燦忠;許懷哲;郭子榮;郭孟君;郭聯德;陳玉薰;陳明楷;陳金本;
陳奕亘;陳奕筑;陳紅汝;陳晉緯;陳培峰;陳瑩芳;陳蕙慧;傅宗玉;彭雁筠;
曾文昕;曾美惠;森本愛;游皓為;湯陳雲霞;黃欣怡;黃金泉;黃重順;黃素蘭;
黃湘文;黃詩晴;黃碧君;黃薏庭;楊乃璇;楊天佑;楊正吉;楊成祥;楊村明;
楊惠茹;楊景松;楊景堂;楊景琪;葉淳之;詹素貞;廖良田;廖雪貞;劉家鑫;
歐陽百麟;潘玉婕;潘翰德;蔡佳峰;蔡佳樺;蔡孟言;蔡明德;蔡政穎;蔡柏風;
鄭正勝;鄭百忠;鄭麗君;盧彥中;盧寶鐘;蕭君婷;謝三泰;謝益修;謝陽明;
謝翠玉;謝憲欽;藍祖蔚;魏郁祥;蘇棟銘;蘇福裕;饒紫娟;Kiwebaby;Lilyan。
【報導者PodcastX 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我希望你的光芒大過他人眼光」,
聽跨性別者說她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8122816512042
或 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posts/2877513445829842
鳴謝名單:三郎の髮(臺北市中山區的理髮店);小南門點心世界;中和國中;
六塊厝慈玄宮;世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臺中青年高中電視電影科;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灣佳能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臺灣樂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全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西門町標點符號;貝殼放大;欣怡工作坊;
哈哈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動手動腳舞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富樂夢股份有限公司;勤益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市新莊區中港國小;新竹香山水資源公園;雍和建設;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
黎明技術學院戲劇系;鑫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上咖啡;
中台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部;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臺北市大同區永樂國小;臺北地下街;
臺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南貨運所;
成功體育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私立及人小學;佳群唱片有限公司;
金都美術廣告有限公司 KingDu Art Advertising CO., LTD;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史明教育基金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基隆慈清宮-西秦王爺;
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世運門市;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國小;新合成皮鞋;
獅王家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龍潭國中;Hoo. Donut呼點甜甜圈;三重向陽兒童劇團;小星星兒童劇團;中原大學;古山園旅館;北市大技擊運動學系;臺中磊川華德福實驗學校;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小;臺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外交部;宏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利崧股份有限公司;
享你好久不見;欣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帝勳實業有限公司;益生婦產科;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洄》劇組;基隆市中和國小;崴勝布行;
新北市三重大同活動中心;新北市樹林藝文中心;新莊廣福宮;
夢想動畫 MoonShine Animation;臺北市萬華區西門國小;學者股份有限公司;
鑫濤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丸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中央社;中源戲院;木馬文化;
臺中市立豐陽國中;臺南南英商工 電視電影科;
臺北海洋學校財團法人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吉翁企業有限公司;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貨運所;聿民流動廁所;私立光仁小學;
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紅爐牛排館;
高雄市左營區勝利國小;國光客運;梅家堡理髮廳;華西街珍果;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國小;新竹客運;瑞芳火車站;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德記皮鞋;聯合知識庫;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工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天工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占士空調;臺北文獻館;臺北市雙胞胎協會;
臺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部民航局;如祥食品有限公司;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民小學;佳佳唱片行;育達高職;故鄉卡拉OK;翁裕美麥芽糖廠;國立臺灣大學;基隆市碇內國小;復興高中;新北市三重區公所;
新北市警察局瑞芳分局;新萬仁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榕樹下海產;
臺北市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穆勒藝文;CAF'E DALIDA;久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央銀行發行局;中影股份有限公司;世界鳥園;臺中市豐園區翁子國小;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南南英商工 電視電影科;白花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光磊國際版權;行政院農委會 秘書室研究考核科;良益行;東海廣告工程有限公司;
南強工商;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高雄蘋果家族兒童舞蹈;國防部軍備局;莊敬高職;萍蓬草兒童劇團;新北市新店區安坑國小;新竹客運竹東站;達豐公關;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黎明技術學院表演藝術系;舊遊戲時代。
贊助名單:大幸藥品株式會社;派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Kevin Murphy;凱恩洋服;
旺霖製藥工業有限公司;耐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源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大補內彈珠汽水觀光工廠 納姆內股份有限公司;皇家日用衛生品廠有限公司;
華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隼行銷股份有限公司;晟益鐘錶行;裕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臺灣亞瑟士股份有限公司;美源美化坊;雅式西服;信毅商行 二王軍警用品;
盛香堂股份有限公司;漢清服飾店中山店;AIWA 臺灣愛華;momo購物網;老賴茶棧;
桂冠湯圓;三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活系列飲料);(我認不得);
世運食品 Olympiabread;台灣光學有限公司 Taiwan Optical;春風家用紙品;
(我認不得);吉利高股份有限公司(晶晶果凍);
新和興海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珍珍食品);日本金鳥 Kincho防蚊產品;
(我認不得);(我認不得);味王股份有限公司;坤龍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林之泉礦泉水股份有限公司;維大力(南亞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書寶二手書店SP Book;(我認不得);(我認不得);(我認不得);Styder西服;
華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我認不得);(我認不得);
雍和建設;(我認不得);聯華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旅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Travel Fox;宿商旅台北館 Taipei Yi-Su Hotel ;
(我認不得);QSearch(Instant Search);文明鋼筆股份有限公司;克寧奶粉;
SEAGATE 希捷;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基金會;
台灣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旭光電燈 tl1954)。
行銷贊助:臺北市電影委員會;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協拍中心;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桃園協拍中心;基隆市政府。
在此感謝本劇的選角大大的彩蛋分享文(鞠躬),讓我方便確認一部份的演員名單~
《天橋上的魔術師 幕後特輯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EP11:making of》製作團隊
本劇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原著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
Based on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by WU Ming-Yi
影視授權 Represented by:光磊國際版權 The Grayhawk Agency
監製:公共電視台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Taiwan
出品 Presented by: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PTS Taiwan、台灣大哥大
myVideo(Taiwan Mobile myVideo)
聯合出品 In Association with: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 The Grayhawk Agency、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Trend Education Foundation、潘志鴻 Chih-Hung PAN。
製作 Production: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Atom Cinema Co., Ltd.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s:於蓓華 YU Pei-Hua、李芃君 Daphne LEE
共同監製 Co-Executive Producers:李淑屏 LEE Shu-Ping、邵珮如 Peggy SHAW
導演、攝影、剪接 EP11 Directed and Shot and Edited by:蔡辰書 TSAI Chen-Shu
製作人 Producer:賴盈伶 Maggie LAI
共同製作人 Co-producer:王萱儀 Akiela S. WANG
側拍協力 Behind the Scene Assciate:張致凱 Chang Chih Kai、陳宜新 I-Hsin CHEN
錄音師 Location Sound Mixer:賴子勤 Kasdia LAI
拍攝協力 Unit Production Associate:連婉甯 LIEN Wan-Ning
後期製片 Post Production Producer:謝翔 Shan HSIEH
調光室 Color Grading Studio:四號放映室 CINEMA4
數位調光師 DI Colorist:江怡勳 Yi-Hsun CHIANG
套片 Data Management:翁詩晴 Jessie WENG
混音室 Mixing Studio:橘瑟聲音有限公司 Tianyue Sound Studio(Orange Sound
Studio)
混音師 Re-recording Mixer:葉約瑟 Joseph YEH
音樂 Music by:久升音藝科技有限公司 Ujoysound Inc.
2.5D動畫製作 2.5D Animators:陳書正 CHEN Shu-Cheng、許雲茹 HSU Yun-Ju
插畫設計 Illustration Design:張嘉路 CHANG Chia-Lu
字卡設計 Title & Subtitle Design:蔡尚甫 TSAI Shang-Fu
母源製作 Mastering:原生數位視覺有限公司 NativeDigiart VFX Ltd.
白背景攝影工作室 Whitebackground Studio:陳明聖 Ming-Sheng CHEN
四方行影像 Marco. 4SQuare Image Ltd.:江祐任 Marco CHIANG
片尾曲〈小心翻閱 Going Through〉
演唱:孫盛希 Shi-Shi SUN Sheng-Xi
音樂提供: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歌曲合作文案:
https://www.facebook.com/SunShengXishiShi/posts/272091580945819
官方試聽:
官方MV:
中華商場影像取材: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募集照片活動影音;中華商場歷史篇、生活篇。
圖片授權:聯合報系、聯合知識庫。
特別感謝:吳念真、謝念儒
---
一把不明的鑰匙——當我進入《天橋上的魔術師》
2021/02/27/博客來/撰文:吳明益/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4323
二○二○年的三月,我第三度到《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位於汐止的片場,彼時幾乎已經決定它將不可避免地會拆除了,而劇組再過幾天也將殺青。
往前推幾個月,當我第一次到片場時,場景尚未完成,由公視製作人李淑屏為我與家人導覽,也見到了美術指導頭哥王誌成和許多仍在工作的美術人員,正在進行商店住家的陳設。我保持平靜地向他們道謝,只有少數的作者有機會看到自己筆下那個已消逝世界重建的過程,無疑的,我就是那個幸運的人。
這中間第二次到現場時,是帶著我八十七歲的母親,以及舅舅與姊姊們。他們都曾在中華商場營生,度過人生裡最關鍵的三十年,那次為他們導覽的是我。已不良於行的母親無法上片場裡的天台,年過八十的舅舅則努力跟著我的腳步,上去那個我們都擁有許多回憶的「三樓」(事實上在片場是二樓),拉開小門上天台時,他轉頭對我說:「我親像毋捌起來遮。」那一刻我知道他已經不在現場了,他回到那個十幾歲被姊姊從中部的小漁村帶到商場借錢開店,最終在商場養大眾多子女的青春時光。
而當我介紹片場裡與我家的鞋店並不全然相似場景時,我站在裡頭,看著冬陽投射進來的光影,想起它更像是侯孝賢在電影《戀戀風塵》裡在真正的中華商場所拍攝的,我過世阿姨的鞋店。剎那間我回到一個小說作者的身分,而不是與他們共享記憶的家人——他們來到的這個空間,並不是他們生活過的中華商場,而是我無意間寫下的一部小說,因緣際會交到一群造夢者手上,透過資金、技術以及人類複雜的腦,去接近的某種物事。那是許多人共同打造出的一把鑰匙,想要接近生命為何存在的本質的一把鑰匙。縱使我們都知道,它很有可能是打不開任何東西的。
我第三度來到片場時,除了幫我開門的工作人員外,片場空無一人。那天我走在樓梯間,陽光一如恆常地透過磚縫,讓我幾乎看到童年時在那堵鏤空磚牆上藏彈珠的自己,我想像如果當時用膠卷拍下來,光是讓機器停在那裡拍攝商場人們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的身影,日升日落,一個孩子珍重地把自己的什麼藏在其中,或許就能剪成一部如阿巴斯所說的「如詩的電影」(poetic film)。
《天橋》從成書、談影視版權到進入正式拍攝的十年間,正好也是《複眼人》、《單車失竊記》陸續發行各種國外譯本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與許多優秀的國外譯者、活動單位合作,參與了十幾個不同領域的國外文學節、藝術節,漸漸體認到過去寫作者,在文字藝術依然是主流的時代,那種自身感受到的孤獨是帶著封閉性的。而那就是文字藝術最根源性的美學本質——一種關於個體的訴說(雖然最後的聲腔與內容可能是群體的)。
電影藝術(這裡我泛稱所有形態的影視作品)卻不是這樣。它從一開始就是合作的藝術,同樣的心靈在創作影像作品時,都不得不與另一群人接觸,不管是演員、攝影師、錄音師、編劇或是其他。電影藝術發展出的電影節、影展、電影獎模式也和文學大相逕庭,這使得這兩種藝術不是只在媒材上有差異,它們就像是土象星座與風象星座(做為一種隱喻上的),在現代社會的運作,與它們的讀者(觀眾)相遇時,保存著與生俱來的性格差異。
即使是我鍾愛的導演如奇士勞斯基、安哲羅普洛斯、阿巴斯、荷索……他們或許都是能堅忍寂寞、同時也是具有孤獨靈魂的人,但為了表現出「心底的那個位於日常生活之上的風景」,也勢必與其他人合作。而無論這個創作主體多麼橫徵暴斂,我們都會漸漸隨著觀影經驗的深入,而結識那些環繞他們周邊,協助他們接近那個風景的合作者。
因此,在《天橋》確定由公視、原子映象和楊雅喆導演帶領的團隊進行改編之後,我與導演僅僅談過一次話,而就是在那短短又長長的幾個小時談話裡,我確認了自己對這個團隊的信任。因為我見識過他們的作品,知道雅喆導演就是一個優秀且有自己獨立語言的導演,而淑屏則是一個不放鬆任何細節的人,伴隨而來的將會是一群帶著夢的團隊…….而這
些年來,我也已經從一個斤斤計較自己作品如何被詮釋的作者,成為一個相信不同領域的人,可以共同孵育一個新世界的作者了。
之後每當淑屏傳來影片拍攝的進度、後製的進度,包括攝影師陳克勤、參與後製的音效師杜篤之、以及後來跨台韓的CG製作、Funique攝製的VR體驗,都一再翻新我對「細緻」與「技術」的想像,一個只是著迷於文字,相信寫作可以接近人存在本質的人,最終能得到一群具有才華的人認真對待,我的心中充滿感激。
第三次到片場時,現場並沒有進行任何拍攝活動,我請求能讓我自行漫步取景。因此,我與家人在雨中有一刻,只是坐在那裡,看著沒有列車,僅有十幾公尺的平交道,它的兩端隱沒在「現實」的空地裡。
攝影(我指的是拿相機拍照)與文學一樣,有一段時間都被視為是「追憶」的藝術,因為照片快門一按時間已逝,照片裡的一切在時間之箭下,讓我們觀看時總像回眸。但電影從來不是。它會真的「建造」什麼,然後把它們留在膠卷(現在則是記憶體了)裡,再讓那個被建造出來的一切,隨著影片的完成被拆除、風化,或者改頭換面,甚至有時會成為這新的世界的一部分。
我一直認為,人類是一種動物,而且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性動物,我們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動物性的影響一樣深,且糾纏不可分割。因此,不同藝術存在的理由便是,不同的靈魂提供了另一群不同的靈魂去找到自己的節奏、信仰的美學。美的多元性,正是它能和「真」所強調的生命本質、「善」所暗示的倫理結構並存的重要理由。它因此在當代社會裡不再是一種價值,而是一種通向各種途徑的追求——我們會在登上高山、與情人接吻、回顧自己即將逝去的生命,甚至描述人生殘酷與未知的徬徨時用到它。對我來說,改編不同形態藝術作品最大的意義,便是發現一條新的探詢美的途徑。
影集接近完工之時,我已經預期會有人問我是否滿意。此刻我已經準備好答案了。在一部作品面前,我沒有把它的精神與美據為己有的意圖。如今我也只是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裡的一個人,一個觀眾。和你們一樣,在觀看時,我手中慢慢地出現了一把新的鑰匙。由於這把鑰匙經過多人之手,我也不明白它存在的意義,正因如此,在未來,我們才會帶著它去打開任何值得嘗試的門。我只希望,透過這部新的作品,觀眾能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因為那一刻,是我們彼此最為接近的一刻。
---
【Come·偷嗑】消失即存在!楊雅喆拍「十個奇蹟故事」 盼每個人找到生命中的魔術師2021/02/18/《好‧嗑電影》/
https://vocus.cc/article/602c9434fd897800019f9f84
說到2021年新春最期待台劇,莫過於公視年度大戲《天橋上的魔術師》,這部旗艦級影集,改編知名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從開拍到正式跟觀眾見面,耗時五年、投入二億台幣製作經費,真實還原老台北人的共同回憶「中華商場」,更找來《囧男孩》、《血觀音》的楊雅喆擔任導演,務求讓台灣觀眾再次見識台劇的超高水準。
不只拍給老台北人看 楊雅喆用「十個故事」讓觀眾看到奇蹟
眾所矚目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在開拍消息公布後,已經讓許多觀眾引頸期盼,除了想一睹劇中重金打造的「中華商場」,能夠還原到什麼樣的程度外,更多的,是老台北人的期待,因為這部影集的時空背景,乘載了許多他們的共同回憶;但導演楊雅喆其實有更遠的視野,他希望這部作品,不只是拍給台北人看,更是拍給所有對於那個年代,有過夢想、有過幻想的人看,他希望用十個「奇蹟的故事」,喚醒大家的勇氣。
要改編一部作品,大部分都是件困難的事,尤其是像這種真實與奇幻並存的故事,既要確保原著精神、又得兼顧歷史,還得注意故事的流暢與吸睛度,整體難度,絕對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聊起這部作品,楊雅喆先是簡單介紹了故事背景:「這個戲,一到十集,都是在講80年代的中華商場來了一個奇怪的魔術師,從小孩到青少年、到大人,每個遇到他的人,都會被他召見。」
楊雅喆解釋,這位貫穿全劇的魔術師,就像一面鏡子,照出劇中每個角色心中的渴望、恐懼,甚至是逃離那個環境的慾望,這些人,會因為魔術師而經歷生命中的「魔幻時刻」,最終讓這些角色成就自己:「所以,這是十個奇蹟的故事,對有些比較年輕的觀眾、沒有看過中華商場,甚至不是台北人,這些奇蹟跟魔幻時刻,就是我最想給他們看到的東西。」
保留原著精神 楊雅喆用「消失」證明愛的存在
既然作品已經有一個基礎的時空背景,那又要如何將原著中的故事,化成影像?楊雅喆說:「還好是概念上比較接近散文,或者是情節比較模糊、幸好情節不這麼複雜,否則我就得像拍金庸那樣,它就有情節上有沒有忠於原著的問題。」楊雅喆坦言,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改編《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自由度是比較大的、可以發揮的地方更多,但相對的,限制也更大:「因為如果沒有把整本書的核心理念讀懂的話,很容易最後還是會被人家講『沒有忠於原著』。」
他認為,若無法真正了解原著作者真正想談的、想呈現給讀者的想法,在改編成影像作品時,很容易偏離軌道;也因此,最後編劇組決定為影集的理念定調:「小說的核心意念在講『消失』,因為裡面很多童年玩伴、青少年時期戀愛的對象,甚至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小孩,就這樣消失在自己的生命裡。」
但為什麼在2021年的此刻,要講一個關於「消失」的故事?他說:「消失聽起來蠻灰色、蠻令人沮喪的;但,後來我們讀通了之後,才發現,吳明益老師的這本小說,書裡寫了很多長大以後的小孩,在談當年的事,但每個人講出來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既然故事裡呈現的是過去的消逝、中華商場也早已成為歷史,為什麼還要說這個故事?
「是因為想要證明,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楊雅喆認為,有些時候,我們會遺忘某些人、某些事、某些物,那要如何證明這些東西真的存在過我們的生命裡:「因為它不見了,你才會想起來,你想起來,證明了你曾經愛過它,你愛過它,它才真的存在。」對楊雅喆來說,消失並不是這麼死亡或是斷裂,而是可以證明愛的存在。
「情感」讓楊雅喆接下執導筒 盼每個人能找到生命中的魔術師
雖然楊雅喆分享了許多對於《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想法與理念,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願意接下執導筒、一肩扛起重責大任呢?他說,自己約莫是在十年前看完這本書,而且因為讀起來「很爽」,所以一口氣就看完了;當時他認為,若想要改編這部作品,所要耗費的成本過大,於是連想改編的想法都沒有,直到公視為這部作品開始徵案,找尋導演、製作組時,才決定加入。
但楊雅喆坦承,他雖然經歷過中華商場存在的時期,但他對於那個地方並沒有太多的情懷,而之所以願意成為《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導演,最吸引他的地方,在於:「原來這些小孩子、這些青少年,這些爸爸媽媽的情感,我都懂,它會連結到我的生命經驗,這是我最喜歡的元素。」
楊雅喆表示,這部戲不只是拍給老台北人緬懷自己的青春歲月而已,更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在看了這些故事後,會有期待,期待當自己的生命有了迷惘、困惑時,會有一個宛如「魔術師」的人出現,給我們一句話、一種靈感,或許,我們的生命也能因此改變。
因此,對楊雅喆來說,接下這齣戲最大的誘因,在於他看到了這些人物的情感,讓他更期盼將這樣的情感,用十個奇蹟的故事,呈現給觀眾。
有趣的是,在影集中有顆水晶球,可以透過水晶球看到代表每個人的守護靈,在戲中稱作「至尊元」;當問起楊雅喆,覺得自己的至尊元是什麼時,他不假思索地說:「魔術師。」因為他認為,每個導演都在為觀眾創造一個魔幻時刻。
《Soundon感官一條通》EP59|《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版導演楊雅喆:
消失才是真的存在,魔術就是導演的愛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版導演楊雅喆,耗時多年,將中華商場的前世今生還原在所有人的眼前。那曾經的輝煌,也是充滿故事與人物的地方,十分夢幻,充滿歲月。
https://bit.ly/2QxpusD
或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6660128658311
【報導者PodcastX 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 】
透視劇中年代的真人真事,政治受難者的孩子如何長大?
真實故事改編
壞老師問,「為什麼你不檢舉你爸媽?」
大珮:「老師,你會檢舉你爸媽嗎?」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2365490421108
或
http://fb.com/twreporter/photos/a.1646706185577247/2872279166353270
關於「你為什麼不去檢舉你爸媽?」楊雅喆導演說(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6638630993794
很喜歡孫盛希在「小心翻閱」裡的歌詞,
「那句話是不是築起一道牆?那句話是否治癒了傷?」
在天橋上的魔術師Ep5「文鳥」的故事中,萬芳飾演的老師因為罪惡感狠狠抽打小孩脫口而出:「你為什麼不去檢舉你爸媽?檢舉了你今天就不是這個下場!」
這句話是某個朋友放在心裡面的一個童年傷痕。
我非常慎重的保管著這個秘密,直到三年前改編天橋時,才找到合適的地方縫進故事裡。「天橋上的魔術師」並不是一個懷舊的劇集,而是連結上一代人經歷給新的一代年輕人的橋樑;看似是八零年代的故事,然而擺放在2021的世界上,國家要人民互相監視、舉報的例子卻還在我們眼前發生。
歷史一不小心就是重來。
博取觀眾的眼淚對職業編劇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任務--事實上,哪個人生命史攤開來不是累累傷痕?但既然是生命故事都應該被小心的翻閱,不是騙取眼淚的工具而已,我更希望這個劇集就像是觀音一樣,某句對白、情節,安慰到某個也有自己故事要說的觀眾。
謝謝朋友這麼放心將傷痕託管給我放在故事裡,當我再三確認這樣處理是否妥當,他只淡淡的說:我不希望這樣的傷害繼續發生在台灣。
這樣溫柔的交代,也希望安慰每個有傷痕的觀眾。
後面的兩週,傷痕依舊在,但願我們都會進化成為更溫柔的人。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EP91] 一定和解,已經和解 ft.楊雅喆: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1159903875000
或
http://fb.com/100053682256568/posts/240924461040294
[呱吉]人生晚長EP103:二十世紀末的魔術師|楊雅喆 楊大正: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1867193804271
或
https://www.facebook.com/froggychiu/posts/1965058730300149
天橋上的魔術師 X 畫師諾米|集資拼圖、掛布典藏組:
https://bit.ly/3c1S5OQ
初孟軒的 Nori 鋼管舞練習(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8893253101665
阿派是同志嗎? Nori 的 99 樓在哪裡?
愛跟性別的定義,可能跟我們想的都不一樣(愛心)
『有一天性別變得不用再思考的時候,我們可以思考更多快樂的事。』
楊雅喆 導演跟 Alizabeth 娘娘 的精彩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30125300645127
看盡人生劇本的楊雅喆:在算命師父親神算桌旁長大,深知懲罰不一定要在監獄裡
2021/02/22/關鍵評論網/文:陳雅琳/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7425
迎向挑戰,相信潛力無極限——看盡人生劇本的楊雅喆
「從小在算命桌旁長大的他,擁有一身看盡冷暖的正義魂,
靠著在圖書館苦讀,細膩寫出《血觀音》中的富貴人家與親情糾葛,
讓人看到,只要勇敢探索,人生有著無窮的潛力與無限的可能性!」
與雅喆導演的結緣,當然,來自電影。
那是二○○八年,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囧男孩》,當時就覺得這位導演在細膩的故事演繹中,帶有犀利的批判性,因而我們有了第一次的深度訪談。接下來,二○一二年的第二部長片《女朋友。男朋友》,果不其然,這位導演又以看似愛情片的架構,勾勒出台灣民主抗爭的浪潮,同時也關注到同性議題。
在算命師父親的神算桌旁長大
他的作品總有社會問題的深層關注,這是我這位新聞工作者所激賞與共鳴的!
到了二○一七年,一部《血觀音》看得我血脈賁張,懷疑人性真有這麼險惡嗎?
邀他上節目的電話中,忍不住先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結果他反而訝異地對我說:「雅琳,你跑新聞這麼久了,怎麼還這麼單純?」
話筒上,我被他這一反問愣住了。因為同樣的話,其實也不只他一個人這樣跟我說過,我是否應該要反省「太單純」這件事呢?!
想來,我恐怕很難存活於太複雜的環境吧,所以人生好多次被詢問從政的意願,我都是拒絕的。尤其,「看盡人性」這件事,我也太缺乏訓練了。
從小喪父的我,在貧窮的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是裁縫師,我總是乖乖靜靜地窩在角落讀書寫字,一路當模範生,考上第一志願。反觀楊雅喆,可是從小閱人無數,因為他是在算命師父親的神算桌旁長大的!酷~
父親是算命師,從小,楊雅喆雖然不至於覺得爸爸是個神棍,但內心也有些看不起算命師這個職業,「因為我覺得算命這種東西不可信」。但直到有一次,他服氣了。
有一位小姐要去美國,那個年代去美國是件大事,護照很難辦,這位小姐因為要去很久,所以特別來找楊爸爸卜卦,想問說是否要注意什麼安全問題?例如車關、水關、火關、能不能順利等等。
這時候的楊雅喆小朋友,如日常般的,在算命桌旁寫作業,心中還想說,反正爸爸講的千篇一律都是廢話,沒想到當時父親只跟她說三個字:「你很好。」也不願意收任何紅包。
這樣的不尋常,可讓楊雅喆小小心靈覺得納悶了。結果,三天之後,他在報紙上看見這位小姐的大頭照登上社會新聞版面……她,被砍死了!
震撼之餘,他聽到爸媽的對話,算命師父親透露說:「當天那位小姐是卜到死卦,而且是很短時間內就會發生的;再卜一次,還是死卦……這,不能說、不能說。」楊雅喆強調,如果父親直接跟那位小姐明講的話,那折壽的會是他爸爸,「因為死關是不能講的,也改不了。」因此,「如果算命的不收你的錢,你自己真的要注意了!」
楊雅喆的父親還會看風水,有一次,父親去看某一塊地,「那塊地風水真的很差!」楊爸手中拿著羅盤東看西看,結果羅盤針當場斷掉,心覺不妙,發現那塊地就是「絕子絕孫」的那種,怎麼跟案主啟齒呢?
「這種事還是不能講,因為改不了的事情就不要說,說了人家也不想聽,因為人們都不喜歡聽不好的話。」楊雅喆說。
「可是這樣不就更應該跟人家說清楚,提醒人家不要住那邊才對嗎?」我認為。
「我不確定父親後來怎麼跟對方講,但我記得命運的結局是,那一戶人家真的生不出孩子,後來只好去領養了一個孩子,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竟然把媽媽殺死了……。」
「天~啊~」我瞪大眼睛萬分驚訝,「這麼準?!」
楊雅喆說,經歷這兩件事,他才發自內心的,開始對父親有了尊敬與佩服,不再認為父親是個神棍了!
看盡世間冷暖,為弱勢打抱不平
爸爸會當算命師,呼應台灣早期所謂「學算命必須有個缺憾」的說法,所謂「有一跛」。當年當算命師的,往往不是跛腳、就是瞎眼的,而楊爸爸則是跛了腳!原來是,楊父因為自幼家貧,國小沒畢業就到火車上叫賣冰淇淋,有一次,他在兩截列車間的通道打盹睡著了,竟從縫隙掉下去,手腳被火車輾過,導致四肢只剩左手和右腳,連右腳的腳趾也都沒了。就這樣,只剩一隻手和一隻腳的人生後來去學算命,也以這一途養活了四個孩子。
父親雖然肢體殘缺,但硬頸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楊雅喆。像是,殘障人士坐公車可以半票的,但父親卻從不這麼做;也不會利用自己殘障的弱勢角色,去贏取任何的同情與優惠。但,當年社會上普遍的階級壓榨,卻讓楊雅喆看盡冷暖、點滴在心頭,尤其是官員對於平民小百姓的剝削……。
「我從小看這種剝削看得一清二楚。我爸在家裡擺攤算命是有掛招牌的,就是住宅區那種客廳裡擺一張桌子就開始算命。結果,有一天國稅局的人來查稅。誰看過算命的開發票?但那官員一來就說:『有掛招牌就要繳稅、要開發票。』我認為那個官員是要來收賄的,也許當時我們給個紅包就沒事了,但父親可能不知道要給錢。結果,那個官員隔週又再來,父親『歸腹火燒起來』,直接把假腳義肢拔下來用力往桌上一擺,說:『不然這支給你拿去抵稅好了!』」
楊雅喆說:「然後那個官員就沒再來了。用現在的稅法來看,的確是應該要繳稅,但在那個普遍都不富有的年代,為什麼去欺負一個算命的苦命人,而不去追財團的稅呢?」
是這些經歷讓楊雅喆像個憤青似的嗎?他說自己也常在思考,作品裡頭為什麼經常有憤怒?後來發現,因為自己就是活在一個「奇特的年代」!
在他十八歲以前,台灣仍處於戒嚴時期,他說:「自己等於高中畢業前念的書都是屁,充滿了欺騙和扭曲,你背一些無用的教條,那些在上位的人、寫教科書的人跟你講人世間是這樣這樣的,但自己卻完全在做另外一件事。我覺得我的青春被騙了整整十八年,何必呢?於是創作的作品裡面,經常會不斷地去回顧各種被欺騙的過程,然後想找到一個真實的說法給觀眾!」
一九八八年的五二○農民運動,最是震懾楊雅喆,那是台灣解嚴後首次爆發激烈警民衝突的社會群眾運動,當時因為政府決定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台灣,引發農民的質疑和恐慌!念高中的楊雅喆目睹老農民在台北中華路擋下火車,他說他那時候深深了解到,「這不是誰執政的問題,這是階級的問題!愈弱勢的階級,愈容易被犧牲掉,低端人口就是會這樣被清除掉!」
懲罰,不一定要在監獄裡
這種為弱勢打抱不平的心境一直影響著楊雅喆,所以即使當了大導演,他還是經常現身在各個街頭抗爭的現場。文林苑事件有他的身影,張藥房事件在凱道的抗議,他更是被警方抓進警備車後丟包到國父紀念館。
記得張藥房抗爭行動當天,楊雅喆原本是在電影院看《總鋪師》的試片,手上因為之前騎腳踏車被撞倒受傷還打著石膏。但,眼前的大銀幕的魅力似乎不敵街頭上正義的呼喚,他看到一半還是衝出電影院,抱著傷去加入抗爭隊伍了。
他說,自己對「人生而平等」這件事是深信不疑的,也是人生十八年的廢話教育裡唯一可信的,「雖然很多人會很沮喪地說:『人生哪有什麼公平的事?』但我認為最起碼要把人當人看,而且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出聲,這個世界改變的機會就會愈來愈小。」楊雅喆血液裡滾燙的,是對不公不義的難以忍受!
對於「階級」的觀察,楊雅喆說自己花很大的力氣去「理解上等人」,「但我學到的是皮毛啦,我知道白道的人講話都是輕飄飄的,都在那邊吟詩作對,但你卻不知道他們心中真正的欲望……,我就是想拆解這些虛假的面具,想揭露這些偽善的樣子,告訴大家,這些上等人是這樣在欺騙大家的。」
楊雅喆在電影裡擅長用家庭的角色來隱喻政治,他說:「政治的控制跟家庭的控制是一致的,暴力的控制叫做黑道,叫做『笨』,暴力的控制只會引起更多的反抗;但最高端的控制叫做『愛』,中華文化最大的極致就是用斯文、用愛,把階級控制下來。」所以在電影《血觀音》裡,女主角要控制女兒,就要控制女兒的未來,包括女兒生出來的孩子也一樣,然後很美麗的一句話跟你說:「我是為你好!」
而難道這種用愛來控制的手段,就不會被反撲?當然會,對楊雅喆來說,這種反撲可盪氣迴腸了,而且是那種壓抑到火山爆發,幾近毀滅的一場工於心計的報復行動。好比《血觀音》裡最後一幕,孫女看著完全無法動彈、躺在病榻上的棠夫人,好似一個祖孫溫情的畫面,但其實內心卻是想折磨棠夫人的,讓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人生直到最後咽下一口氣,彼此不說話,卻有高度血脈賁張的角力!
其實,楊雅喆想說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陪伴他成長的廟宇故事書帶給他的結論。小時候他挺信這些的,覺得做壞事就會被雷劈、被車撞,但長大後卻覺得這根本是童話情節,因為他看在眼裡的,都是有錢人可以逃避司法、遠走高飛,或者緩刑沒事。「惡有惡報到底在哪裡?」這種憤慨又添增了他成為憤青的一大元素。
不過,隨著年紀增長,他明白了,所謂的懲罰,並不一定要在監獄裡面,懲罰可以是他自己想要的東西對他反撲,例如他想要一個長命百歲、萬年富貴的結局,就想把孩子教養成聽他的話的樣子,但最終這個東西反撲到他身上……,這種懲罰是一種心理凌遲!
楊雅喆認為,有錢人的世界經常會有這些巨大的反撲,所以,這樣的人生劇情反而成為窮人唯一的救贖,「因為你別不滿犯罪的有錢人沒被抓去關、可以潛逃國外、可以在美國過得很爽,事實是他們在現實生活裡有很巨大、卻又不能訴說的悲哀……。所以,終究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總算,又回歸到童年時代在廟宇裡的認知,其實這應該也是憤青楊雅喆的心靈一大救贖!
(未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那些生命中的微光:關於愛與勇氣的十個精采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陳雅琳
momo網路書店: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8613651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10169918000101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
釀專題|專訪孫淑媚《天橋上的魔術師》:我很想要被看見
2021/02/19/釀電影/
https://vocus.cc/article/602ebeccfd89780001a3b059
採訪、撰稿:陳芷儀
攝影:ioauue
逐字稿整理:詹和臻
台語文修訂:張翠硯
劇照提供:公共電視、MyVideo
孫淑媚本人嬌小,纖細,舉止節制,談吐得宜,是不佔空間的那種女明星。訪問這天,摩羯座的她剛過不惑之年的生日,歲月卻似沒在身上留下痕跡,或許是因為國中就出道至今,她早已習慣敬業地維繫自己身為藝人被期待的樣子。
這樣的她,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竟頂著一顆奔放爆炸頭出場,開口三兩句就是台語九字經問候:「kàn 破恁老爸的漚尻川」(註1),成為劇集前半令人眼睛一亮的綠葉;而隨著劇情開展至第六、七集,她換上一張素淨的臉、以虛弱的腳步支撐她已然破碎的靈魂,這片綠葉搖身一變成為觀眾無法忽視的紅花──原來,孫淑媚那麼會演。
用力演到瘀青
飾演點媽的孫淑媚,與老公(楊大正飾)及兩個兒子小不點(李奕樵飾)、Nori(初孟軒飾)在中華商場經營鞋店,是個非常強勢的臺灣歐巴桑。當初收到試鏡消息,她先拜讀了吳明益的原著小說,馬上被書中描述的時代氛圍吸引。
「我喜歡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很親密、很緊密的感覺。台灣錢淹跤目,整個商場好像萬花筒,形形色色的生活百態,賣什麼都不奇怪。」來自高雄,她雖然對商場沒有太多記憶,卻也曾被商場餵養,「因為我家小時候買賣瑪瑙,我媽媽說他們會帶貨去給那裡的店家,跟他們做生意。」
後來看到劇本,她更是興奮:「因為點媽跟我個性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會講髒話,也比較外放一點,尤其她在做生意的手腕很厲害。」對劇本、角色一見傾心,後續交往卻是挑戰的開始,因為與點媽個性南轅北轍,她剛開始連一字髒話都說不出口,還試戲試到微血管爆裂、瘀青。
「我真的連『幹』都講不出來,做了很多功課,看各種年齡的女孩子罵髒話的影片。」她也求助於在漁會打滾多年的媽媽,「我想說媽媽應該比較了解以前人會罵的髒話,問她有沒有可以分享的,越髒越好。她就說有一個『kàn 破恁祖先的奉金甕仔』(註2)。」努力充實髒字,加上當時她正在準備一場馬拉松,每每跑到上氣不接下氣時,便開始放聲大罵。苦練後她罵到出師,儼然成為行走的台語髒話字典。
當然,辛苦的不只這個,她在劇中要罵老公、罵小孩、罵客人,好幾次幾乎氣力放盡。「我記得有幾場罵人戲,導演說先試戲,試完再拍。試了幾次我已經用盡了全身力氣,結果導演居然說:『好,等下正式來就用比這個再多一百倍的力氣。』」現場打板打下去,她情緒一來還真的投入了一百倍進去,「結果隔幾天,發現我氣到血管瘀青了,整個黑黑一塊,我從來沒有這樣過。」那一幕幕呈現在鏡頭前的精彩衝突,可是她用力到爆血管換來的。
和點媽一起,練習當個媽媽
孫淑媚還沒體會過當媽媽的滋味,這次卻得在劇中挑戰極為複雜的、身為母親的內心戲。她說,她的方法是虛心與點媽一起學習,「我相信點媽也在學當媽媽。因為沒有任何人生出來就知道怎樣才是一個好媽媽,點媽也是。」於是,她願陪伴點媽走過一段心痛的歷程,「很多人都說,同理心對演員來講很重要,但我覺得當你進入到一個角色,那已經不只是同理心,因為他是你自己。」
當自己寄予厚望的大兒子 NORI 消失,點媽展開無止盡的追尋,一步步打開心底那個也許早就知道,卻一直不願面對的黑盒子,「我覺得我在當下真的感受到孩子突然消失的驚恐感,求神拜佛都沒有用,只能自己找一個精神上的寄託。」這段如夢似幻的追索,其實原本應由小不點走完,導演卻在拍攝過程擔心童星負擔太重,加上發覺孫淑媚的潛力,轉而找上她。
「那時導演還有點不好意思,說有幾場戲要加在我身上,可以聊一下嗎?因為本來是給小朋友的戲,我不能太 high,但心裡很開心。我跟你講,我拿到那熱騰騰的劇本,心裡面像在打鼓一樣欸!」興奮到想去謝神的她,沒有愧對這個機會,精彩演出讓觀眾跟隨她拖著一身疲憊,在搖晃的火車上睡睡醒醒、迷濛中循著兒子的身影向前,最終在廟前舞台與他遠遠地相見。
最後那場戲,她多心疼兒子,導演卻說,不能哭,「看到 NORI 跳鋼管,我怎麼能不哭?很為難人。導演講得很多、而且有點難,又只有表情,很多層次我要一下子消化掉,也要讓他看到我想表達的是什麼,那時真的很想拔頭髮。」她努力詮釋,也是因為打從心裡疼惜也尊敬點媽。
「點媽是那個傳統時代的女性,能幹、強悍,但有女人溫柔的那一面,她不是沒有眼淚,只是不想哭給你看。我相信最後那場戲,那份理解已經超越了當下傳統女性的思維,那時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媽媽能接受,因為整個氛圍都不允許。」於是她望著 NORI,真的忍住沒有哭,「我覺得,她理解了,她很堅強、很勇敢。」女性毋是無氣概,暗暗目屎吞腹內……,這首〈你著忍耐〉是戲裡的選歌之一,孫淑媚想把這首歌送給點媽,以及她所代表的,那個時代下所有堅毅的台灣女性。
我很想要被看見
孫淑媚 14 歲就開始唱歌,年紀輕輕要在舞台與鏡頭前後穿梭,因此劇中她同理點媽,劇外她則能理解兒子。「我想到爸媽對我的期待也很高,同時我也想滿足唱片公司、歌迷的期待,一路走來感覺一直在完成別人的期待,比較沒辦法做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覺得我到現在還在尋找自己。」一副好歌喉像是生來的恩賜,卻也讓她在懵懂中走向被規劃好的人生。
星途看似順遂,卻也充滿不願言說的苦,「那些難過的、挫折的,都是不可說的、不好說的,有可能是家庭的,有可能是公司背後的,有可能是在我校園裡面的,講出來是負面的,那何必說?寧願讓大家看到開開心心的。」她曾因藝人身份需要留長髮,在校園裡被言語霸凌;也曾因交往年紀差距過大的男友,被爸媽關在房裡;即使是交朋友,也經常真心換絕情。
「曾經有過我覺得很好的朋友,突然跟我說:『很難跟妳當真正的朋友,因為妳就是電視上那個孫淑媚啊。』或是也有遇過朋友想走這行,就利用跟我的關係去製造新聞,這些都讓我滿受傷的。」人際關係時常碰壁,讓她至今很安於獨處,閒暇時幾乎都待在家。
「因為我很宅,所以也愛追劇、看電影,可以一部接著一部看。以前學校放假,沒人找我出去玩,我就會到二輪電影院買票看一整天,還自己買墊子帶過去,因為覺得那個椅子很髒(笑)。」將近三十年的歌手生涯,孫淑媚以〈愛你愛甲心痛〉、〈媽媽你無對我講〉等金曲走紅,也是金曲獎認證過的台語歌后。大多數人以歌手身份認識她,卻不知她畢業於華岡藝校戲劇科,私底下也是狂熱的戲迷。
不過,這樣熱愛看戲、演戲的她,參與過的作品卻僅落在十部左右,這一切要追溯回 18歲時那次初登場。
那是 1999 年的台視八點檔《雨中鳥》,她客串飾演白冰冰的女兒。播出當天,爸爸還找來三五好友一起看,「結果我一出場就『阿爸,你怎麼死這麼慘?~~』演得超誇張、好爛,真的超爛!我爸就很尷尬。」原來舞台劇跟電視劇張力不同,年紀輕輕還不會拿捏,卻就此留下深刻陰影,後來有劇組找上門,她都習慣先嚇跑對方。
「我很怕演不好、對不起別人,所以都說我又矮又不會演。」這強大的創傷症候群,讓她一直到 30 歲左右才重回拍片現場,「演了之後發現,好苦,但是好開心喔!」她享受整個劇組一起努力成就一件事的感覺,也愛上透過角色體驗不同的人生,「我真的不是工作就是在家,角色可以讓我經歷更多種人生滋味。」說起演戲,她眼神裡有小孩子的快樂。
最後我問她,總是習於滿足別人,她現在是否有自己的渴望?沈默半晌,她才小小聲地說,「我很想要被看見。看見我可以有不一樣的表現,這不單單是為了賺錢,演戲讓我很開心。」她絕對有想完成的事情,只是習慣將自己的需求擺到後面。原來不只身形,她處世的方式也是,不想給人添麻煩似的,不佔空間。而這樣的孫淑媚,在《天橋上的魔術師》過癮地演了一回戲,你看見了嗎?
註解:
1:臺語,幹破你爸爸的爛屁股。
2:臺語,幹破你祖先的骨灰罈。
---
《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美術指導王誌成專訪摘錄
https://filmaholic.tw/editors/60376a8afd89780001bde7ef/
(本文摘自《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
全文請見《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
書摘文字及照片皆由木馬出版提供
採訪・撰文/張硯拓
攝影/汪正翔
人稱「頭哥」的王誌成,二十五年前從《南國再見,南國》入行,《千禧曼波》、《最好的時光》、《范保德》和近年的《返校》、《消失的情人節》都是他的作品,還執掌盧貝松《露西》、馬丁史柯西斯《沉默》來台拍攝的美術。他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是大前輩,不過被同輩暱稱「大頭」的他,其實能量滿滿又活潑,一點架子也沒有。
美術指導的英文是「Production Design」──在一部戲劇製作中,所有「東西」的設計
都歸他管。舉凡場景、擺設、道具,除了「人」之外的一切,只要在鏡頭裡,就是他的領地。
但王誌成的藝術理念,更接近下面這句話:美術指導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為了讓角色更好,而存在的。
由他領導的團隊──他們有件 T 恤寫著「天橋上的美術組」──要攻克三個環環相扣的
關卡:重現商場與時空,讓場景幫人物說故事,用道具點亮演員。
記憶裡的那座商場
一如楊雅喆,頭哥是少數有「真.商場記憶」的團隊成員。記憶裡的化石就是故事:老家在松山、旁邊南港是工業區,阿公在貧瘠田地上種菜的頭哥,笑說小時候愛哭愛綴路(愛哭愛跟路),「阿嬤在 sedo(梳妝打扮)準備出門就吵著要跟,但現在回想起來很好笑,她都說要去『台北』,啊你不是住台北嗎怎麼還要去台北?」
那個年代要「進城」就是往西,往中華商場一帶。高中讀美工科買器材,攝影作業要拍霓虹燈,或買錄音帶──固定出東洋排行榜/西洋排行榜的「細胞唱片」跟比較 siak-phā
nn(時髦)的滾石、飛碟唱片,都去中華商場。
但問起他對商場最大的印象,他想了三秒鐘,皺起眉頭說:「廁所很臭。」
當年除非不得已,不然頭哥會忍一下走到峨嵋街萬年大樓,而且商場廁所常有人堵在門口收錢,「聽吳明益老師說,那些都是認識的婆婆媽媽,今天你收、明天換我,大家講好賺一點零用錢,有時候又沒有。毋知呢(不知道耶)就陰晴圓缺。」他這樣形容那些斑駁的畫面。
我們把它蓋回來
那些畫面蟄伏在心底,等了三十年。「幾年前開始台灣比較有片拍,一直有電影公司想開發老台北的故事,但就算不是中華商場,要找一棟老雜居大樓弄成六、七〇年代的感覺,都很不容易,碰過幾個案子都胎死腹中。」來到《天橋上的魔術師》,更是沒有商場不會成立,「中華商場的形象更具體、更大,一聽跤尾就冷矣(腳尾就涼了)。」他大力稱讚決定動工的公視很有 guts。
二一九年,天橋上的美術組動員上百人在汐止平地起樓,二十一世紀版的商場蓋了三分之二棟,三層樓加起來約五十間店──但是當年的「天橋」是連接第五和第六棟,團隊使出物換星移大法:每間店的招牌都有兩面,「往這邊看是第五棟,從那邊看過來是第六棟」,透過鏡位取巧,製造出不同方向的風景。
再加上後製、外景,觀眾會錯覺戲裡的空間散布在各處,這場豪華大魔術不但穿越時空,還要騙過觀眾的眼睛。
「中華商場因為真的存在過,三十年也不算太久,史料不難找,真正難的是搭完後戲要怎麼走?怎麼演?這要跟攝影師、跟導演來回溝通,不斷兵棋推演,最後所有店的位子都不是亂放的,不是美術組想怎樣就怎樣。」
但故事不只發生在這裡
商場有了,召喚時空的魔法要再增幅,才能重現一九八六年前後的台北。劇中不少孩子們上學的戲,「但台北是首善之區,老校舍翻新很快,讓人很困擾。」最後用兩間學校拼湊,拆掉窗簾,加上一些「有黨國思想」的壁報才完成。「教室設定是不能太活潑,要硬梆梆的,老師也要像OOO(政治人物名字消音)一樣──我盡量跟組員解釋那個氣氛,不曉得他們聽不聽得懂?」
哥哥姊姊們去約會的冰宮,現在也找不到了,劇組借來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直排輪練習場,乾坤大翻修,尤其是租鞋的櫃檯,整個重新改過。「溜冰鞋還要訂做,根本借不到」,頭哥邊說邊拿出幾張圖紙,專訪現場一陣驚呼──那是他親手畫的場景圖,線稿上的「頑皮豹溜冰場」彷彿要轉動起來:圓凳子,租鞋處,天花板吊飾……簡直在看原畫展。
每個角色都是一個世界
《天橋上的魔術師》是一段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時光,而美術組的任務還有:讓劇中各種省籍(彼時台灣還能輕易分辨出誰家是什麼籍貫)的家庭生活在一起,這有賴頭哥的童年經驗:
「以前松山商職後面是軍眷區,那邊感覺有個結界,我們這些番薯囡仔(本省小孩)很少往裡面走,好像進去就出不來了──有時候一群人玩到那附近,看到裡面有小孩就『kà
n 恁蜊仔咧』開始互丟石頭,但是離得很遠,誰也丟不到誰。」
王家隔壁,則住了一個山東榮民,生了七、八個孩子,「我偶爾進去他們家,一進去就覺得是別的世界,永懷領袖、蔣介石啊蔣經國那些,像獎牌一樣放在電視上,一大堆。」
來到戲裡,設定上拐了個彎,跟省籍脫鉤:「阿蓋他們家是客家人,但是爸爸媽媽都行動不便,國家就幫助他們有一技之長,讓爸爸學開鎖,媽媽則是幫人家改衣服,所以鎖店設計成爸爸的空間多一點,媽媽有個小角落可以做事就好,家裡還有很多老蔣小蔣的照片,因為感念國家。」頭哥形容阿蓋家的氣氛是「知足」,至於小不點家就是打拼再打拼,更熱鬧一點。
---
一個年代記憶各自表述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攝影陳克勤:
「書店蓋了兩間,一間用來燒!」
2021/03/22/Yahoo電影專訪/採訪、撰稿:雀雀/
https://bit.ly/3198wCS
拍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和《通靈少女》的攝影師陳克勤,被問到新作《天橋上的魔術師》時說:「對我來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就該這麼拍。」《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原著為成年人描述生命現狀與回望中華商場的成長記憶交錯敘事所組成,影集版卻不然。陳克勤認為這戲全然發生在 1980 年代:「裡面沒有誰長大或變老,所以對劇中角色而言不會帶有懷舊的心情,因為故事發生時,就是他們的當下。」觀眾以為看的是「過去」,劇組拍的卻是 80 年代的現在。
寫實記憶有著魔幻本質
說是要復刻 80 年代的時空,但就算有再堅強的美術團隊戮力還原中華商場,年輕一輩的演員群也沒有經歷過 80 年代的中華商場。身為攝影師的陳克勤又該如何成為觀眾的眼、拍出那些已經消失的人事物?陳克勤解釋:「這就要講到『記憶』。記憶是會騙人的。有時候你會相信一件事,但他其實不是那樣。」並提及自己在大學時代看過一部奧斯卡入圍短片,短片在年少時代的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再找出來重看,發現那部電影其實頗為粗糙。「我的記憶騙了我自己。」陳克勤以此形容記憶的狡詰本質,這也讓《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在啟動影像復刻工程時,有了更為彈性的空間。
雖然得過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的殊榮,但陳克勤其實尚且年輕,拍攝中華商場的故事對他而言不是懷舊,而是新鮮:「其實我們並沒有想做懷舊。」陳克勤如是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打算定義「台式懷舊」或搶奪「時代劇」的詮釋權,劇組拼的是魔幻和寫實。
邊邊角角小人物的故事重現
寫實部分,在田調過程中,陳克勤注意到了一個日本攝影師土井九郎(Doi Kuro)拍了大量 80 年代西門町的照片。但並非照單全收日本攝影師所留下來的「史料」,陳克勤說挖到的寶在於那批照片主要構圖以外的所有蛛絲馬跡:「攝影師的眼睛會有濾鏡,所以他在構圖時,會避掉那些台灣常常出現、但他不一定認為好看的景致。可是照片邊邊角角或是遠方之處,還是會拍到一些被避不掉的東西,在視覺比例上面看來很小,以至於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不會那麼花。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那些邊邊角角的東西,還原回來。」
這不也很《天橋上的魔術師》?這旗艦影集所做的,就是把社會邊邊角角小人物的眾生相呈現出來。
拍出曖昧而自由的解讀空間
當代所謂寫實,其實也是一種情懷。重新被打造出來、後來又拆掉的中華商場片場是讓不少人觸景生情了沒錯,但如若像原著小說家吳明益所說,那麼《天橋上的魔術師》片場中的一片片拼起來的磨石子地板,終究不是作家口中的「一整塊完整的磨石子地板」,要計較計較不完。「人很容易對於本來就熟悉的事情產生更多的挑惕。」影像風格也是。但陳克勤認為拍戲畢竟不是在做考古。比起有沒有做到 100% 的復刻,陳克勤表示:「我覺得雅喆導演是有抓到書的精神沒錯。」精神,是要心眼才看得出來的。
攝影師舉例:「就算我們兩人生長自同一街區,也都會因為各種不同的人生經歷、有錢沒錢,而對那一條街產生不同的印象。」有不同的感覺反而才是正常的,畢竟連《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本身所帶給讀者閱讀後所產生不同程度的迷茫感慨也都不一樣。就算是影集呈現出與誰真實記憶上的落差而激盪出觀眾意欲辯證與查證的思維,那也都是好的。反正,阿派到底愛的是小蘭還是阿猴?特莉莎到底有沒有被爸爸性侵?戲外觀眾看完也都能吵成一團。對此,陳克勤笑說:「這世界就是這麼大,你以為沒看到,不代表不存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更想緊緊抓在手中的,只是那一股抽象的「原著的氣味」,一如陳克勤所說「小說更惆悵,像是在雲上飄,很美。」所以影集最溫柔的地方,便是留下最寬廣、夠曖昧的解讀空間,任觀眾填答。
小說映像化的色彩與拍攝計畫
既然是拍電視劇,那麼勢必得踏上通俗和類型化的路上。對於這一題,陳克勤也算熟悉:「我之前做《與惡》和《通靈》,都有類型的合理性。例如《與惡》是講新聞台的故事,敘事節奏本來就應該很快,跟主角所在的媒體產業型態是搭配的。但《天橋》小說本身是非常文的小說,每一篇看完,作者都不會告訴你答案,但是會有一些東西在你頭腦裡面繞。」將那份纏繞感視覺化就是翻拍的大魔王。整個劇組都有共識,知道若照著書拍,那麼觀眾一定會更看不懂。影集勢必要通俗化。
至於是要做到怎樣的程度來服務影集觀眾?熟知電視劇語言的陳克勤直覺說出「光線和景別」。他解釋,電視劇的觀賞環境不若電影院,會有各種環境光源介入在作品和觀眾之間,所以色調呈現範圍要考慮進環境光,不能比照電影:「光連黑色,都要避免使用電影的那種壓抑黑。」另,因為電視螢幕比較小,不若電影的景可以拉很遠,電視拍太遠,觀眾會看不到細節:「所以會以近拍為主。」陳克勤也特別提出《天橋上的魔術師》小孩戲多,但小演員禁不起太靠近的鏡頭逼視、也無法承受太多的變換鏡位和太多條的拍攝,演戲的真實感驟減速度較快,這些都是要先在事前就考慮進去拍攝計畫裡面的。
世界很快,80年代則慢
說是這樣說,就算台灣電視劇產業生態有它既定的製作方式,但陳克勤認為創作本身也不需要純然做足觀眾服務導向:「影像這件事有無限的可能,沒有定則,規定你一定要長成怎樣,大家都是不斷地在摸索與嘗試。」在《天橋上的魔術師》陳克勤最不想妥協的、做到最斤斤計較的部分,就是「調子」的維持。陳克勤道:「畢竟是我們是拍生活節奏沒那麼快的 80 年代。加上小說敘事節奏也不是那麼快,所以就盡量想把那份氛圍給留住,想讓這個戲看起來像是小說那樣,幽一點、慢一點,但又不能悠揚過頭,中間點蠻難拿捏的。」這與一般觀眾習慣的觀影方式或有出入,但陳克勤努力讓自己踩在觀眾還是能耐受的範圍之內。
再來便是整齣劇集的調性統一維持。陳克勤指出:「我們會希望十集都能在同一調性上,尤其有些場景有魔幻場面,必須做在過與不及之間。一群人在天橋上跳舞當然可以拍得更瘋,但這樣在角色群接回日常生活的情節時候,視感落差會變大。所以拍劇需要做很整體的考慮。」整體的調性就是一齣戲的魂,只要有牢牢抓好,那麼遇到再突發的狀況都有解方。
書店也是雙胞胎
邊拍邊調整,本來就是拍片人的日常。例如第九集的劇本因為遇到疫情而整個大改。原本劇本設計了一場 250 個小學生演員在體育館裡面跳舞,小不點和特莉莎在裡頭奔跑的戲碼。但這個計畫原訂是在 2020 年一月拍攝。當時疫情爆發,想當然爾,沒有任何父母會讓小孩子去演群聚戲。於是楊雅喆導演跟編劇只好一邊拍戲、一邊改劇本,讓小不點和特莉莎回到商場的天台上。陳克勤透露:「最重要的是那場戲要有魔幻的氛圍,所以後來,第九集出現了天臺上的海洋戲。」以結果論來說,或許這才是最美的安排。
像是天臺海洋戲這樣的視效影像,要臨時與韓國特效組溝通似乎也算順暢?陳克勤笑言:「韓國人會講中文的很多,幾乎可以用中文溝通。劇組現場也都固定有兩到三個特效組的韓國人在盯全場,紀錄光線狀態或確保拍到的東西不會不好合成,例如演員如果背景要key 特效,但是位置和背景靠太近,那特效組會跳出來提醒我們後製會有問題。」令人驚覺韓國電影工業的國際化程度!
《天橋上的魔術師》最令台灣人驕傲的,恐怕還是還原了中華商場場景。儘管商場內部空間小,攝影團隊大部分的時候還是排除萬難地把攝影機和攝影師都塞進其中、完成拍攝。但還是有特例的時候。陳克勤說:「我們有幾個空間是另外拉出來、做兩個一樣的空間去拍的,例如 Nori 的櫃子、和燒掉的書店。阿蓋的駕駛艙也是另外搭出來的。」 Nori 的櫃子是為了拍孫淑媚被櫻花影像照映的畫面;至於搭兩間書店著實有其必要,陳克勤戒慎恐懼:「如果燒書店時燒到旁邊,那真的是很不得了的事!」原來書店本身也是雙胞胎,只是一間用來燒掉。以此去回想第四、第五集的劇情,片場上的故事,不也是在儀式性地呼應影集本身?
《天橋上的魔術師》全劇十集,方全數播畢。影集重新解構改裝了小說原著故事,沒有照本宣科或做故事複製,高還原度但同時是同人、是記憶、是平行時空、是過去、是現在,也是未來。是你我認識或不認識的台灣,但從今以後,中華商場在台灣歷史有了另一次真正的存在。
---
是不是只要坐在這裡,我就可以再次看見妳……。
大珮:「我要變成一棵樹,變成樹在這裡等你回來。」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9475800710077
天橋上的主編週記(一):前言、九十九樓、小黑人
2021/03/22/釀電影/撰文:張硯拓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583299fd89780001d8b077/
《天橋上的魔術師》之中華商場:一個在除錯時代裡被誤植的真實
2021/03/02/釀電影/撰文:馬欣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3d1a2afd89780001e9787f/
《天橋上的魔術師》EP1.九十九樓、EP2.小黑人──中華商場的靈魂
2021/02/20/釀電影/撰文:Kristin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30b506fd89780001a6df66/
《天橋上的魔術師》EP3.水晶球、EP4.石獅子──時代的鑰匙孔
2021/02/27/釀電影/撰文:Kristin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37bf1efd89780001592c34/
《天橋上的魔術師》EP5.文鳥、EP6.影子──時間的魔法
2021/03/06/釀電影/撰文:Kristin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435d92fd89780001e3fc83/
《天橋上的魔術師》EP7.火柴、EP8.錄音帶──火車注定要在這裡轉一個彎
2021/03/13/釀電影/撰文:Kristin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4c3192fd89780001076c0b/
《天橋上的魔術師》EP9.金魚、EP10.超時空手錶──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2021/03/20/釀電影/撰文:Kristin
https://filmaholic.tw/series/6054eabbfd89780001d3b038/
金馬影帝袁富華【天橋上的魔術師】獻台劇第一次
2021/01/05/公視新聞稿: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4545
《天橋上的魔術師》行走費洛蒙朱軒洋 讓金馬影帝袁富華幫穿鞋發抖登大人
https://www.myvideo.net.tw/blog/post-oscar-magician-on-the-bridge.html
公視之友 捐款一千元,獲贈《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小說一本(20210630 截止)
https://friends.pts.org.tw/pro_detail.php?id=340
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1冊/套)-木馬出版社
https://shop.pts.org.tw/Home/ProductDetail/23320007B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紀錄-木馬【預購商品,將於2021年3月初出貨】
https://shop.pts.org.tw/Home/ProductDetail/23320008B
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影集創作全紀錄(2冊/套)-木馬[預購商品,將於2021年3月初出貨]
https://shop.pts.org.tw/Home/ProductDetail/23320009B
天橋-斑馬金屬書籤(1個/組):
https://shop.pts.org.tw/Home/ProductDetail/24001080T
天橋-小黑人跳跳舞台(1套/組):
https://shop.pts.org.tw/Home/ProductDetail/24001081T
【魔術師】莊凱勛 Kaiser Chuang: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7614801562844
「你一輩子記得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
【魔術師】 金鐘獎最佳男主角 莊凱勛 Kaiser - Chuang飾演
他穿梭在商場裡,在中華商場天橋上擺攤,看盡人生百態。
沒有像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樣穿燕尾服、戴高帽或小白兔,
每天就是軍外套、腳踏軍靴、一卡皮箱。
最常變的戲法是鑰匙、鐵環,還有一個會動起來的紙做小黑人。
說到魔術師這個神秘的角色,或許給100人看原著小說時,對他就會有100種不同的想像,要如何詮釋這個抽象角色?莊凱勛 Kaiser - Chuang說:「在接觸魔術師這個角色的時候,是我在從影到現在,最不需要做功課的一個角色,因為它完全沒有脈絡可尋,要不斷地開啟自己不同的想像力,來完成這個角色。」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5412006449790
【發記皮鞋 陳家】介紹(四人 孫淑媚、楊大正、初孟軒、李奕樵):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7724508218540
「因為他不見了,消失了,你才會記得他曾經是你的……,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Nori(本名陳明憲):初孟軒 Chu Meng Hsuan 飾演
小不點(本名陳明勝):李奕樵 飾演
點媽:金曲歌后 孫淑媚 飾演
點爸:金曲天團 滅火器 Fire EX.主唱 楊大正 飾演
本省家庭,從商場剛蓋好即在此開店,收入頗豐,在商場三樓另買一戶作為自宅居住。點媽是商場有名的悍婦,點爸鎮日喝酒,兩人只疼愛模範生大兒子Nori,
小兒子小不點雖然吃味,但仍崇拜哥哥,對世界充滿好奇。
孫淑媚這次一別以往苦情又柔弱的角色,飾演商場裡面皮鞋店的老闆娘,有名的恰北北、精明幹練最會做生意的女強人,演員功課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學怎麼用台語罵髒話跟吵架!劇中角色家中一大、一小兒子,面對活潑古靈精怪的小兒子,一天到晚吵著零用錢打遊戲機或買魔術道具,孫淑媚立刻虎媽上身教訓小孩幹嘛要那麼多錢,流利台語罵小孩「黑白講!黑白買!」或是小兒子沒洗手就用手捏菜,孫淑媚二話不說直接就打下去;而一轉身見到大兒子青春期不為人知的祕密,虎媽也是刀子口豆腐心,夜裡暗自神傷,為兒子心疼不已。孫淑媚收放自如的表演,在這個商場中許多風水世家的親情大戲裡,完美演出扛起家計的媽媽角色。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79133782410946
「還滿大挑戰的,但是也滿感同身受。」
楊大正這次在劇中挑戰新手爸爸演出,和孫淑媚是夫妻有兩個兒子,這個角色對家庭的堅定和愛,是對他最迷人之處,「想要讓自己強壯起來,守護這個家庭。」
和孫淑媚的對戲,更是直呼舒服,「她很真性情,我可以很輕易地感受到情感波動。」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79021282422196
《天橋上的魔術師》年輕主演(朱軒洋/初孟軒/李奕樵/偉莉莎/羅謙紹)的個別海報↓: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93448484312809
阿派:朱軒洋
「不適合你的,終究不會屬於你。」
守護靈:貓
踮著腳,用一點點的距離,偷偷端詳,就怕轉眼消逝的無影無蹤。
Nori 陳明憲:初孟軒 Chu Meng Hsuan
「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守護靈:櫻花樹
櫻花片片凋零,細細回味那個,真實存在卻消失在記憶中的時代。
小不點 陳明勝:李奕樵
「相信自己的心,你就是奇蹟。」
守護靈:小黑人
最震撼的魔術,就是在那個年代不可能的事情,現在一一實現。
特莉莎:偉莉莎
「許過的願望,自己會知道,也會有人幫你記得。」
守護靈:金魚
願望被輕輕的吐露,隨著潮汐成為泡沫,而泡泡會繼續環繞著。
阿蓋:羅謙紹
「這世界上,並不是每一把鑰匙都只能開鎖,有的時候,開的是人的心。」
守護靈:石獅子
有時誤打誤撞的打開一扇門,有時不知道怎麼的,就拿出獅子口中的石球。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7725871551737
【唐先生】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袁富華 Ben Yuen 飾演
唐先生是香港人,裁縫技術非常好;在商場三樓最角落,經營高級西服店,大多數時候門是關起來的。店內有黑膠唱盤、英文書、西式餐具,十分講究。他常常跟店裡的貓說話。
金馬港星
袁富華獻台劇首次「從這個角色找到我袁富華的回憶、關於我成長時的回憶。」
袁富華飾演一位來自香港的「唐先生」,在中華商場開設高級訂製西服店,裁縫師的角色讓他想起自己童年經驗:「讀書的時候我去跟裁縫,師傅在量身,我在寫尺碼。 我看到劇本就想到我童年也是這樣。」
當初開始研究角色時想到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的《霓裳魅影》,將孤僻又優雅的裁縫師延伸打造出他自己版本的「唐先生」。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4465461877778
【看板女郎 奈保子】
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温貞菱 Wen Chen-Ling 飾演
眾人仰慕的偶像、女歌手,當代之星。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8596644797993
=====以下轉貼自 公視之友月刊 2021年二月份月刊 No.272
天橋上的魔術師 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一座商場,三個世代,離散又重聚,撼動人心的故事
文╱楊雅喆、李淑屏、原子映像
公視2021/02/20起,週六21:00播出,myVideo同步首播
1980年代,西門町天橋上來了一個神秘的魔術師,與他相遇的人們不只看見了絢麗的魔術,也會遇見自己人生中最初的愛戀、青春期的困惑甚至是家庭的決裂。最終,魔術師讓人們相信了自己的心,成為了自己生命的奇蹟。
公視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的魔幻寫實小說,從2011年出版後成為長銷文學,陸續出版日文、法文和韓文版。
公視自2016年取得原著授權,以一年時間發展前期劇本,2018年初公告徵求製作團隊,由原子映象製片劉蔚然與楊雅喆導演組成的團隊出線,歷時一年多打磨劇本、展開縝密前置規劃,斥資8000萬,在汐止占地兩公頃空地,復刻搭出局部的中華商場景,是台劇最大的戲劇片場。
影集在2019年11月開拍,2020年3月殺青,前後耗時五年,斥資兩億經費製作。導演楊雅喆聚焦在1985-1988年的中華商場,透過幾個不同家庭的眾生相,來詮釋影集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
幕後和戲劇的兩支前導預告在2020年先後釋出,引發廣大的迴響與討論,驚嘆場景、視效、演員和聲音的高水準製作,將大家秒瞬間帶入真實又魔幻的中華商場。金馬、金鐘、金曲「三金齊聚」,以及在熱度超高影集中表現精采的演員們,黃金陣容同台飆演。
魔術師(莊凱勛飾)
「有時候,你一輩子記得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
魔術師沒有像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樣穿燕尾服,每天就是軍外套、腳踏軍靴、一卡皮箱,某日他就神祕地出現在中華商場天橋上擺攤;最常變的戲法是鑰匙、鐵環、還有一個會動起來的紙做小黑人。他穿梭在商場裡,看盡人生百態。
發記皮鞋 陳家 Nori(初孟軒飾)小不點(李奕樵飾)點媽(孫淑媚飾)點爸(楊大正飾)
本省家庭,從商場剛蓋好即在此開店,收入頗豐,在商場三樓另買一戶作為自宅居住。點媽是商場有名的悍婦,點爸鎮日喝酒,兩人只疼愛模範生大兒子Nori,小兒子小不點雖然吃味,但仍崇拜哥哥,也對世界充滿純真的好奇。
配鎖刻印 謝家 蓋爸(温吉興飾)阿派(朱軒洋飾)阿蓋(羅謙紹飾)蓋媽(黃舒湄飾)
「這世界上並不是每一把鑰匙都只能開鎖,有的時候,開的是人的心。」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8591824798475
客家人。蓋爸蓋媽都是小兒麻痺,戰戰兢兢經營一家鑰匙店,蓋媽兼營牛仔褲修改賺點外快,生活不富裕但都是善良的好人。阿蓋跟小不點是同班同學,也是小不點的跟屁蟲。阿派念中國海專,喜歡裝酷耍帥,但內心柔軟、善待家人。
文興書局 柴家
大珮(柴文珮)/林潔宜 飾演
小珮(柴心珮)/林潔旻 飾演
珮爸/劉士民 飾演
珮媽/方意如 飾演
珮爸是1949年來台的知識份子,當年讀過西南聯大、飽讀詩書;珮媽是客家人,蓋媽的妹妹。兩人雖然經營一家舊書店,暗地亦小心翼翼的幫忙傳播自由思想。大珮小珮是雙胞胎,一個活潑外向、一個害羞內斂,但都喜歡捉弄表弟阿蓋。
高級西服店 唐先生(袁富華飾)
商場三樓最角落的高級西服店,大多數時候門是關起來的。唐先生是香港人,裁縫技術非常好;店內有黑膠唱盤、英文書、西式餐具,十分講究。他常常跟店裡的貓說話。
有些故事總是要有人說,要被記得。
風華已消失,燦爛一直在。
文╱楊雅喆(導演)
當我們接近完工、一遍又一遍確認畫面顏色、聲音對白時,看著劇中主角說出最後一集的台詞:「因為它消失了、不見了,你才會記得它曾經是你的。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我忽然感到迷惘:究竟這個句子是來自於原作者?還是編劇組?
一千多日以來,我們一直著手故事的撰寫、調整、推翻,最後同事們把原著放在會議桌正中間供起來:在思緒困頓的時候,總會有人翻起那本書,然後疑惑的問其他人:「原著裡面不是有個橋段寫說魔術師如何如何的,怎麼找不到了?」
No,原著裡面沒有那些橋段,也沒有那些對白。組員們以為存在的細節,其實是反覆咀嚼原著多次產生出來的幻覺:一如小說裡面長大的童年伙伴聊著往事,卻總是無法拼湊成同一個故事。原來記憶會隨著時間過去,產生不同版本的「真實」。
不同世代、專長的劇組人員,讓書中那些與自己熟悉又陌生的經驗,結合了私密的生命經驗,發酵出了另外一個版本的「八○年代台灣眾生相」。那時我忽然明白:每個工作人員心中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魔術師,而且因為感動,所以執著地相信自己的故事才是真實的。
我們終於將整部作品的核心「消失」找到一個安放的地方了:那個當年商場孩子們幻想出來的「九十九樓」,消失的、想要的、慾望的東西都在那裡。而在那個無法定義的「九十九樓」,消失的人和事都隨時可以存取,即便來自不同時空的人們也可以因此交換了生命經驗而發生共感。
「上個世紀的八○年代,一個神秘的魔術師和少年們在天橋相遇,他們因此找到自己的心,相信了那個的生命奇蹟的魔幻瞬間。」這句話一直牢牢寫在會議室的白板上不曾擦掉,成為工作人員找不到答案時的指南針。
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將在春節後首週上檔,2月20日起每周六晚間9點,公視與my Video同步首播。
=====以上轉貼完畢。
名家樂器行 王家
「如果是我去99樓的話,你要幫我照顧家人喔。」
澤爸 /陳如山 飾演
阿卡(王立業)/曾郁恒 飾演
阿澤(王立澤)/宋柏緯 飾演
富裕本省人家。一家都是文藝青年、精通樂器,集體合奏是最開心的家庭活動。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8595371464787
宋柏緯 Edison Song把妹 全家出動 ! 四分衛阿山加持合奏吉他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7062306284760
四分衛阿山重回約會聖地,在曾經是全亞洲最大百貨的中華商場,和宋柏緯合體大展帥氣傳情招數,全家出動幫把妹,合體一起彈吉他合奏卡農,電暈全場。
宋柏緯說,當初知道阿山要演他老爸時,滿心想著「太過分了!」因為真的太帥「如果我是劇中的阿澤,我不敢找我這個爸爸一起出來彈吉他,我覺得暗戀的那個女生會愛上我爸!」「他完全是那個年代最帥的男人、整個商場最帥的男人!」
阿山則是依然帥氣、義氣滿滿地說「身為老爸的我,一定要幫他達成任務,音樂很棒!兒子一定會贏的!」劇中他們在人來人往的商場裡大秀琴技,阿山更是對地點充滿回憶,直呼一進片場就掉進學生時期的美好回憶殺!「高中時候帶女朋友或同學去定做衣服、買錄音帶。」在中華商場拍攝讓阿山重回約會聖地,還透露,學生時曾經和女友在鐵軌平交道玩「猜火車」遊戲,半夜約會猜火車是從左邊還是右邊過來,充滿兩小無猜浪漫氣息。而且四分衛出第一張專輯的封面,也就是在天橋上拍的,阿山與天橋意外有滿滿的緣分!
光明眼鏡行 馬家
土匪 /趙正平 飾演
小蘭(馬湘蘭)/盧以恩 飾演
商場裡唯一的眼鏡行,生意好得不得了,也是商場裡唯一有電動門的商家。土匪年輕的時候好像混過幫派,走路外八有氣魄;小蘭讀的是明星高中、國立大學,是商場裡最被呵護的一朵花,個性勇敢。
天靈通 歐家
天靈通/李明哲 飾演
特莉莎(歐幼婷)/偉莉莎 飾演
天靈通是神秘的外省人,只是江湖術士,但施法時易經念得流暢,好像掌握了天機,是商場人面對疑難雜症的第一道防線。兩姐妹混到了媽媽東北邊境的白俄血統,都是美人胚子;但姊姊蒙娜麗莎一成年即匆匆離家,覺得家就是地獄,留下妹妹以冷淡的態度面對周遭人群。
阿猴(侯立誠)/羅士齊 飾演
阿猴是原住民,來台北打拼賺錢、並固定把錢寄回家。受教育程度不高、非常自卑;但個性純真、歌聲迷人、吉他彈得很好。
看板女郎
奈保子/温貞菱 飾演
眾人仰慕的偶像、女歌手,當代之星。
老師/萬芳 飾演
謹遵國家教育的體制。不只是老師,抽屜裡還有很多人的秘密。
商場幫派
黃龍/巫建和 飾演
黃小平/王渝屏 飾演
黃小平是黃龍的妹妹,跟 Nori 短暫交往過。一心只想替妹妹出口氣的黃龍,不料卻引發一起擦槍走火的事件。
馬頭特務
馬頭特務/鄭有傑 飾演
穿梭在商場裡、蹤跡詭祕,對於這裡的人民寥若指掌。時常帶著一台相機,認為是比槍械更厲害的武器。
《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作家吳明益,2011年在台灣出版的《複眼人》正式獲選今年柏林影展 Books at Berlinale 單元的十本推薦書之一。這是柏林影展和法蘭克福書展合作的活動,每年向全球徵件,選出十本有影視改編潛力的作品,向國際電影人推薦。過去入選的約有一半是德文書(來自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另一半則是其他歐洲國家,連英美都很少入選,亞洲可說是從來沒有──真正沾得上邊的是土耳其的小說。
恭喜吳老師!也繼續期待。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05341663123491
【場景說書人-王誌成】藝術很有事 第69集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PTS1997/posts/10164216926235655
我們在片場裡面蓋了一小段平交道,包括鐵軌、碎石子、柵欄等。
當年中華商場的小朋友在平交道等待的時候喜歡高舉起手拉柵欄,等到柵欄升起、小小的身軀被緩緩往上吊、眼前的視野也慢慢變高之後,再一躍而下。
#天橋上的工作照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4640885193569
這一場戲是發生在中華商場的天臺。
在片場裡,商場頂樓的天臺其實是座落於片場一樓的地面。
這些供特效合成使用的藍布把天臺整個包圍起來,當年天臺頂樓的景色,例如遠方的中山堂、圓環等等,將使用視效合成讓他重新活過來。
我們即將要回到1985年代的台灣了,你準備好了嗎!
#天橋上的工作照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4634295194228
#天橋上的工作照
這一天拍攝的是閣樓的夜戲,攝影師陳克勤坐上15尺台製土炮大搖臂捕捉畫面。
片場裡我們重現了中華商場48間店,每一間店幾乎都只有三米寬;在有限的拍攝空間裡,對他來說每一場戲都是挑戰。
陳克勤說:「藉由這個故事把大家帶回到那個空間,
讓大家知道:原來以前這種空間也可以這樣子生活啊!」
大家最期待中華商場的哪個店面被重現呢?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4564781867846
這是中華商場窗花特有的魔幻美景、魔幻時刻,光影落在斑駁的牆壁上,不只是時光的軌跡、還是歲月的身影。
美術指導王誌成說:「時光有一種魔力,我試圖將那股魔力給實像化出來,當演員再被放進來這個環境裡去演繹的時候,我自己在現場都會起滿身的雞皮疙瘩,好美。」
#天橋上的工作照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84636721860652
#天橋上的工作照
這一天,是整齣劇裡規模最複雜的主戲之一,我們出動大量臨演、各式機材,
把各色燈具吊到天空中需要的角度位置,再用藍布把天橋包起來!
宛如一座大型disco舞廳,準備好了就踏上天橋,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吧!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73067389684252
#天橋上的工作照
我們蓋了一個台劇史上最大型的片場,出動多台吊車、剪刀車,
架起一幅一幅特效用的藍布;在這個我們建構的藍牆世界裡,
就要還原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827771327547192
「天橋上的魔術師」節目募資公告 2020-01-07
全文: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article/4200
壹、募資原因:
本會辦理經政府採購法公開評選之採購案「天橋上的魔術師」(以下簡稱本節目)已決標予「原子映象有限公司」,節目採購金額為新台幣(下同)1億5,500萬元整(含稅;下同)。為貼近原著描繪之魔幻寫實畫面,並重現1980年代大西門地區車水馬龍、摩肩接踵之繁華盛景,於決標後之履約過程中,經評估,需強化場景規模及質感,並深入考究大西門區地景街貌,增加視效質量,除可真實重現原著時代感,亦將魔幻與現實精彩交織呈現,因此擬對外募資4800萬元,公開徵募入資廠商合製,增加製作總預算至2億零300萬元。
2020/03/03 公視基金會聲明: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article/4279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公視基金會停止電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片場參觀活動之規畫。
公視電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自去年起搭景拍攝,前導預告釋出,引發各界迴響與共鳴,為回應社會期待,原規劃拍攝結束後,對外開放一段時間以供參觀。但因片場位於汐止建築工地,為大眾進出安全,考量整地、強固、水電設備與美術人員進駐等複雜因素;且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國內大型集會活動皆已陸續停辦,公視於此非常時期,為避免造成不可預期之疫情擴大,忍痛放棄,終止籌劃《天橋上的魔術師》片場開放計畫。
「中華商場」片場內部分的陳設道具,公視將依序分類,予以妥善保存。另,公視也將進行拍攝紀錄,以便做後續線上及活動的規劃。
公視對參觀活動籌備過程中,各方所提供的支援與協助,表達十二萬分的謝意;並呼籲觀眾朋友,明年夏天鎖定公視,收看旗艦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節目募資結果公告 2020-08-06
https://about.pts.org.tw/pr/latestnews/article/article/4413
「天橋上的魔術師」節目募資結果,總募資金額為4,800萬元整。入資者名單如下(依入資比例及筆劃順序):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潘志鴻先生。
《天橋上的魔術師》朱軒洋+宋柏緯回到過去 用精湛演技告訴我們45年前中華商場的故事2021/02/27/GQ雜誌/人物專訪/撰文:蘇瑜棻 Cathy Hsiao/
https://bit.ly/2PhKl2z
21歲的朱軒洋和26歲的宋柏緯,兩人都無緣得見消失超過30年的中華商場─1961年興建完成,於1992年正式拆除,存在於台北市重要的都會地景。此地曾經是許多人搭著火車,搖搖晃晃進入台北城時,入眼的第一印象。位於西門町正中心的中華商場總長度超過1.7公里,擁有強烈的存在感,但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大部分演員都必須以想像的方式把自己送回民國75年,那個流行語是:「中華商場有三寶,牛皮羊皮還有豬頭皮。」的時代。
除了小說中的兒童主角們,導演楊雅喆在影集中也強化了青少年劇情線。當年中華商場裡,脆弱又敏感的青年樣貌,以及少年們泡沫般稍縱即逝的青春,楊雅喆都神奇地以鏡頭一一捕捉下來,讓朱軒洋、宋柏緯以及其他演員,定格在30多年前的時空水晶球裡。
把對的人帶回對的場景裡 演員之外,宋柏緯同時身兼音樂創作人、主唱和吉他手,商場中名家樂器行兒子阿澤的角色,最後落在宋柏緯身上;看似吊兒啷噹,實則深情不露的配鎖刻印謝家大兒子阿派,則是交到眼神深邃,話不多的朱軒洋手中。楊雅喆刻意讓宋柏緯戴上粗框眼鏡,搭配中分頭髮型,讓他看起來更像個專心玩樂器的阿宅;角色花俏外放的朱軒洋則是剛好相反,多半是強調腰身及身材的合身造型,無所事事地晃來晃去,十足商場的阿飛代表。
讓網路世代的演員群們進入情境並不容易,楊雅喆讓他們看《來電五十》《天天開心》體會當時年輕人的談吐、用詞、穿著、生活步調和時代氣氛,同時也開片單給不同角色做功課。飾演原住民青年阿猴的羅士齊,拿到的片單是《戀戀風塵》及《青少年哪吒》,朱軒洋在旁偷聽到了,自己一轉身也去找來看,「剛開始很害怕,不知道角色怎麼演,除了偷聽導演交代別人的功課,只能去找相關片單當演出參考。王家衛的《阿飛正傳》、馬丁.史柯西斯的《喜劇之王》及《少年吔,安啦!》等等。」點開手機備忘錄,是一串長長的片單,如同劇中的青年阿派,在朱軒洋看似粗枝大葉的外表下,也隱藏著細膩敏感的男孩心思。
說自己拍攝時常常毫無頭緒,直到最近看到成片,朱軒洋才終於恍然大悟,當時是如何看著楊雅喆在眼前變了個巨大的魔術,「他可能只是叫你做個小動作,或根本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但你人就在那裡了,這是雅喆導演最魔幻的地方。看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導演當時是這個意思,演員其實不需要用什麼力,只要你把自己的身體交出去,事情就會成真了。」
「所有的安排都在導演的盤算裡,在開拍之前,導演其實都已經算好和寫好了。」
失去了,才會記得它曾經是你的
為了真實還原80年代的中華商場,《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花費8,000萬元,搭建了包含天橋在內幾棟商場的大型片場。兩人都還記得第一次走進場景,親眼見到每間店面、每個細節的震撼感,「隨便走進現場一間店,走到店的最底部,伸手隨便拉開一格抽屜,裡面都會有陳設,絕對是符合年代的小東西和文件,就是細到這種程度。」宋柏緯最喜歡的一場戲,是某天幾個年輕人一起去冰宮溜冰,回家路上經過天橋,走回中華商場的那個晚上,「那是場雨戲,我們幾個人赤著腳,開心地跑過天橋,地上的小水窪倒映著每個人的影子,我們邊跑邊追,把腳上的鞋子綁起來,再用力甩上路燈桿許願,畫面太美了,想起來都還會起雞皮疙瘩。」
場景之中,宋柏緯和朱軒洋最喜歡的都是各自的家,但朱軒洋還多了一個─唐先生的西裝店。來自香港的唐先生,在中華商場的角落邊,擁有一間神秘貴氣的西裝訂製店,青年之中,只有愛打扮的阿派會主動走進這裡,「西裝店是阿派真正的內心世界,那是他想要的樣子,也是阿派最害怕的地方。放眼中華商場,只有唐先生了解真正的阿派,以及他內心在想什麼,感覺所有的事都會被唐先生看穿。」
「魔術師說,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探討消失與時間,「所謂消失,其實是自己忽略或沒有看到的,不一定代表消失了。白天其實也有星星,只是別的光更亮,你看不到而已。」宋柏緯認為中華商場最珍貴的存在,是擁擠的感覺,「每一戶的距離那麼近,所有人共用一個廁所,一起排隊打公共電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難免吵吵鬧鬧,但當時人的心也很近,是現代人體會不到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就像照鏡子,講的就是每個人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但那些事,就是這部戲的核心。」朱軒洋淡淡地下了個結論,帶有惆悵的況味。***他剛結束電影《哭悲》宣傳沒多久,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劇集《逆局》拍攝。
而宋柏緯的人生第一檔實境秀《開著餐車交朋友》也正在熱播中,實境節目因為香港影帝黃秋生的參與,獲得極高注目度,個人EP《週末》也正在宣傳期。
兩位新生代演員都正在人生的精華期,青春如花,而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
《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我對老台北記憶,是家後院的老鷹
2021/02/18/天下雜誌網頁版/撰文:鄭景雯/責任編輯:王儷華
http://cw.com.tw/article/5107780
公視斥資2億台幣打造的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播出前就引發熱議。劇組在汐止佔地2公頃面積、斥資8000萬還原中華商場,締造台灣影視產業里程碑。無論是戲劇或小說,劇中描述的中華商場,舉凡高中制服、電子零件商店、唱片行等場景,都一再勾起台北人的共同回憶。
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說,6年前公視拍攝《麻醉風暴1》一集戲劇預算190萬元,《天橋上的魔術師》每集製作經費提升到2000萬元,拉高台劇製作技術與格局,讓台灣影視人才可在這樣的戲劇規格下練功,跨出台灣影視產業一大步。
尤其《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版權已售出到日、韓、法,於蓓華透露,目前發行端已和日本談戲劇版權,公視也透過文策院和法國影展洽談,「人性的共感、魔幻寫實的手法,將會是吸引國外觀眾觀看的重點。」
所有魔幻時刻,都本於一個事實,事實放久了,就會成為記憶。那些愛憎欲,最後就成了奇妙而荒誕的光景。
導演楊雅喆小時候住過中和,在他的記憶裡,媽媽在一樓後院養過雞、鵝、豬、娃娃魚、兔子等各式各樣家禽家畜,為了方便抓雞,楊媽媽經常用洗衣服的大水桶,一桶捕獲所有的雞群再關到雞籠。有一天她意外用水桶抓到一隻老鷹,分不清是雞還是鷹,全都關到籠子裡。隔天,被當成雞的老鷹,把真的雞全都啄死。
把消失轉化成:它存在過
楊雅喆為了把《天橋上的魔術師》改拍成影集,沉浸在改編劇本、製作、拍攝3年多,儘管製片人劉蔚然帶著他來回走台北市中華路好幾回,美術指導王誌成耗資8000萬打造八○年代的中華商場,但勾起楊雅喆回憶的不是中華商場,而是住家後院的那隻老鷹。
「故事是從記憶的裂縫裡面長出來的,」楊雅喆說,他問媽媽記不記得那隻老鷹,「我媽說,那不是老鷹,是貓頭鷹!」他不信,再去問大姊,大姊說是一隻鳥。他還是不信,「怎麼會全家人記得的事情都不一樣。」
楊雅喆小檔案
出生:1971年
現職:導演
學歷: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成績單:《違章天堂》獲金鐘獎單元劇導演獎、編劇獎;《囧男孩》獲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獎;《女朋友。男朋友》獲台北電影獎媒體推薦獎;《血觀音》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獎、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
人們在談論過往,最有趣的在於大夥記憶對不起來的時刻。吳明益在原著小說裡提到,「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份,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後來,楊雅喆問到小妹,「總算有一個人記得的事情跟我一樣,」驗證他記憶裡荒謬又奇幻的片段。
今年即將邁入50歲的楊雅喆,從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後原想當記者,但面試時卻被媒體主管認為「個性有點機歪」而被打槍,楊雅喆自嘲,「當記者還是要看起來有些教養。」為了賺錢,他改從事戲劇編劇、導演,2008年以首部電影作品《囧男孩》,透過兩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談隔代教養,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藉兩男一女的愛情談台灣民主社會轉型,2017年再以《血觀音》的母女關係談人性的貪婪醜惡。
在入行近20年之際推出帶有懷舊風格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有如返璞歸真之作,在每件風格迥異的作品背後,都指向人在各個時期的成長與逝去。
「吳明益要談的是消失,」楊雅喆說,有別於上一部電影作品《血觀音》,編寫劇本時他翻遍張愛玲的小說,細膩描繪女人之間的勾心鬥角,這回他把吳明益的小說全都讀透,慢慢摸清楚作家的思路,
「會起心動念想做這部戲,是小孩子的成長、青少年的徬徨,都勾起我的生命經驗,」楊雅喆本著吳明益的虛構小說,發展成一部虛構的劇本,小從初戀情人的消失、夢想的消逝,大到中華商場的拆除,《天橋上的魔術師》談的全都關於「失去」。
只不過在楊雅喆的改編下,他把消失帶來的惆悵轉化成「消失就是真正的存在」。像是擺在抽屜裡的手錶突然不見了才想起它,否則它可能永遠不會被記得,「所有的消失,都是為了證明曾經愛過,」楊雅喆認為,
「因為失去,才會記得它曾經是你的。」
小說裡,吳明益用10個互涉的篇章,描述9個孩子在中華商場長大的故事;影集裡,楊雅喆把解嚴前後社會上的多元氛圍穿插其中。60年代躲警察、拉下鐵門偷辦舞會,70年代經濟起飛盜版猖獗,80年代牛仔褲、喇叭褲盛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說,
「這本小說很難改編,每個人對中華商場都有自己的想像,但楊雅喆拍出了楊雅喆式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即便沒歷經過那個年代,或是只把中華商場當成購物場所的楊雅喆,都能從角色故事情節連結到個人生命經驗。
所謂歷史,有時候就是眾人記憶的共同體,對過去魔幻巨大的想像力,成為人們追溯自己「從哪裡來的動能」。《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有著這種「時光倒流」的魔力。
算命師爸爸給的生死啟發
故事裡提到幫人排解疑難雜症的算命師,楊雅喆也想起一段已逝父親的往事。
楊雅喆的爸爸是算命師,他的童年經常在算命桌旁,一邊聽爸爸卜卦、一邊寫功課長大,人世間的情愛糾葛、生死命定,就這樣留存在小楊雅喆的身體裡。或許是聽多了、看多了,楊雅喆對於所謂的「命定論」,總是看得雲淡風輕,
「小時候電視上都把算命的說成是神棍,學校老師都說算命是迷信,讓我對父親存有一個不信任感。」
唯獨某次一位妙齡女子要前往美國,行前找楊雅喆的父親卜卦,「我爸爸算一算說,『無代誌(沒事)』,妳可以走了,」離去前父親堅持不收女子的紅包。一週後,女子的死訊刊登在報上,楊雅喆收起笑容一臉正色地說,「這是我唯一一次驗證命運,」原來楊雅喆父親算到死掛,他不能說,但也絕不收錢。
從此楊雅喆看淡生死,重建中華商場時,他唯一要求王誌成一定要設計一間是由兩個店家共同分租,一半是為往生者畫肖像畫、一半則是賣時鐘,「一邊是死去的人,一邊是流逝的時間,」再往隔壁店家走去,一是寫輓聯的寫字行,再隔壁則是賣婚嫁的棉被店,
「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全都在這一條路上,」濃縮人生的喜怒哀樂。
王誌成說,「楊雅喆對故事的解構能力很強,他把早期的台灣和現代生活連結,透過劇情長片的方式,反而能留下一些文化底蘊。」
藍祖蔚表示,「《天橋上的魔術師》從第1集3個屁孩成長的故事,像是回應《囧男孩》下的楊雅喆,但細節及空間感又變得更巨大且龐雜,已經到他駕輕就熟的創作成熟期,也是集楊雅喆創作手路之大成。」
「楊雅喆鏡頭裡的小孩就是能這麼活靈活現,他很能掌握孩子的純潔,以及純潔中的有邪,」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表示,楊雅喆把台灣戲劇裡少有的局部魔幻寫實拍出來,無論是對時間的詮釋、消失的詮釋,「這是一個從台灣長出來的魔幻寫實作品。」
真善美戲院是他的「99樓」
「童年的歡(任性),大家都一模一樣,」楊雅喆像個孩子一樣歪著頭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希望能勾起大家共有的童年記憶,接著再進入到內心深處,透過魔術師的角色,看見每個人生命中某個跨不過去的檻,「魔術師不是幫你把人生從黑白變成彩色,他像反映內心的一面鏡子,有時像『張老師』點醒你,用看似簡單的魔術把戲,解了心裡的結。」
然而要解開心裡的結,有時得不停往心裡深處挖。過往的糾結可能被刻意遺忘,也有可能被鎖在魔術師說的「99樓」。
戲裡的孩子把99樓視為可找回消失寶物的地方,對大人們來說,有可能是逃避現實的出口;但對楊雅喆而言,99樓反倒像是通往夢想的天堂,
「在我的青年期,真善美戲院就是我的99樓,」無聊的時候、不知道看什麼電影的時候他都會去,「真善美戲院代表一切美的事物,帶給我很大的安全感。」
魔術師告訴孩子,「人要為夢想而活,火柴可以讓你看見自己的夢,」回想起來,楊雅喆似乎一直走在他的夢想路上,不斷透過影像創造魔幻時刻,帶著觀眾走進他的99樓。
---
楊雅喆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從當代回望未完成的台灣夢
2021/02/20/撰文:徐佑德/責任編輯:游千慧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series_the_magician_on_the_skywalk
---
2021/02/14 前兩晚錯過 #李律 feat. #唐綺陽老師 談 #中華商場的前世今生 的朋友,或是沒有iOS 上
#clubhouse 的網友,今晚可以從臉書看直播囉。
今天的內容會開始進入 中華商場 本體喔!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2628315728159
2021/02/15: 李律 講 中華商場的前世今生 最後一集!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3383612319296
---
《唐綺陽談星室》第50集來賓:莊凱勛、孫淑媚
回憶起中華商場繁華老時光 唐綺陽忍不住哽咽落淚!
莊凱勛挑戰魔術師角色屢受挫 終於找到自己的詮釋?
疫情動盪激發莊凱勛的創造力 夢想要開重機Cafe?!
魔羯孫淑媚超級務實派 為捉弄臭屁弟弟竟做了這件事!
唐綺陽自嘲很「臭屁」從小到大就愛現不怕出糗!?
牡羊莊凱勛像小孩一樣寶貝愛車 和老婆協議重機不載人!
本集邀請到大來賓莊凱勛、孫淑媚,更帶來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兩人透露在劇中因和許多素人小孩對戲,因此更能給出真實的表演,也需要更多的臨場反應!更多精彩的拍攝花絮,請鎖定本集《唐綺陽談星室》!!!
莊凱勛為角色犧牲扮相邋遢 唐綺陽卻不買單
https://bit.ly/3vRSECU
孫淑媚為打擊弟弟的臭屁行徑 結果竟造成他童年陰影?!
https://bit.ly/2NOTEGQ
牡羊座莊凱勛面對興趣就會變成小孩?愛車成痴連老婆都不給坐!
https://bit.ly/3f7QOrM
---
〖#天橋上的科普 –– H 〗
源自於日文,H的日文唸法是「Ecchi」是指變態、下流也有性行為的意思。
所以劇中阿派他們在玩的就是色色的遊戲機啦!
因為遊戲機按H就可以破關,H最後在劇中也延伸為「很強、很厲害」的意思。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18164841841173
〖#天橋上的科普 –– 台灣人四百年史 〗
〖#天橋上的科普 –– 黑板上的「保密防諜、人人有責」〗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2424684748522
〖#天橋上的科普 –– 防癆郵票 〗
為防治結核病,蔣宋美齡在1952年成立的「台灣省防癆協會」並發行防癆郵票。規定平均每位學生應購買1元的防癆票,且須於發行兩週內完銷,並將所得票款全數存入防癆專戶。防癆郵票是不能拿來寄信的「愛心票」,雖然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但大家不得不買。
〖#天橋上的科普 ––愛國獎券 〗
1950年代至1980年代在台灣,政府為緩解財政困難而發行的獎券,最高獎金額為一千萬。愛國獎券在臺灣共發37年,後期由於「大家樂」的賭博方式盛行,嚴重影響社會秩序與愛國獎券的正常發行,政府宣布暫停發行愛國獎券,愛國獎券從此成為歷史名詞。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927326747591649
---
美術組於2018年開始啟動,從搭景到陳設,動員超過600人,人工手繪招牌就畫了125個、人工手繪磁磚超過160坪、磨石子地板用的石仔磚就有420坪、超過15000片。包括中華商場店面種類、店面招牌、當代活動車輛種類、平交道細節考究、建築物牆面瓷磚、活動攤販種類、庶民生活,甚至連公用電話的年代考究這類細節,工程龐大繁複、且費時費工。
#美術組的捧油都有廢物雷達
#很多道具是新的也得做舊
#魔鬼藏在細節裡請看前導預告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595453627445631
美術指導 王誌成說:「時光有一種魔力,我試圖將那股魔力給實像化出來,當演員再被放進來這個環境裡去演繹的時候,我自己在現場都會起滿身的雞皮疙瘩,好美。」
為了打造台劇首次的最大型片場,王誌成率領美術組於2018年開始啟動前置期田調,包括中華商場店面種類、店面招牌、當代活動車輛種類、建築物牆面瓷磚、活動攤販種類,甚至連公用電話的年代考究這類細節。動員超過600人,從搭景到陳設,還原的不只是建築物、更是當年時代的氣味,栩栩如真。
https://www.facebook.com/MagicianOnTheSkywalk/posts/259295177436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