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PTT
book

[心得] 《刻意練習》閱讀心得

作者: Fishappy(原文連結)
【書名】: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作者】: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譯者】:陳繪茹 【出版】:方智 —————————————————————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 — 完整圖文:《《刻意練習》閱讀心得:Impossible is nothing https://fishappyworld.com/impossible-is-nothing/ 用「聽」的說書: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t4ypwo005q01ul09bc8jr5/platforms #為什麼我讀這本書? 《刻意練習》這個詞經常圍繞在我的身邊,已經是一個「常用動詞」了!(真的不誇張) 真想一探究竟,到底它是什麼方法呢? 我超欣賞的「 下一本讀什麼?」的站長瓦基, 曾經在節目分享使用「刻意練習」來執行不擅長的項目。 還有,先前我參加了廖彩杏老師的演講, 當時國圖館的劉仲成館長也推薦了《刻意練習》 給到場聆聽的家長們,希望能夠幫助引導孩子的學習。 還有~還有~ 歐陽立中老師也在「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EP170),也推薦了這本書。 這麼多重磅推薦的光環, 是不是應該好好認識一下它呢! 因此,《刻意練習》這本書就來到我的手裡啦! — 《刻意練習》是否有效?打破了天賦的迷思 作者艾瑞克森 Ericsson是佛羅里達州大學心理學教授, 也是刻意練習的推廣者, 該團隊針對刻意練習這門學問進行了一連串的專業科學研究, 證明了常常被歸功於「天賦」帶來的成功, 也可以被解釋為 ❶多年領域的經驗 ❷刻意練習帶來的成果, 因為人的身體與大腦有無限的可塑性, 即便平庸,也可以透過刻意練習,達到卓越。 書中的案例是來自主修心理學的大學生:史提夫,法隆, 進行「背數字的實驗」, 初期他一開始只記住八個數字, 透過不斷的找尋背誦的方式, 才五天就增加到十位數的記錄, 雖然記憶數字的能力是緩慢的增加, 但從第十六回就增加到21個數字, 透過不斷的練習並突破記憶瓶頸, 將短期記憶轉換到長期記憶。 在兩年內,經過兩百多回合的練習, 最終,Steve可以記下82位數! 真的很驚人, 方法是來自於「每週」不斷的勤下功夫。 — 《刻意練習》的方法 刻意練習不只是「大量練習」, 而是有專門的技巧的! #練習的背後需有具體的目標,並拆解成可執行的步驟 設立練習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果缺乏目標就無法提高訓練的效率與關鍵。 我們將最終目標分割成可執行的具體一小步一小步的步驟,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專注, 也非常需要其他人的意見回饋, 持續改善做加強。有了意見回饋, 可以了解自己該如何加強, 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認清楚自己的弱點, 才能重新調整學習重點, 並針對自己的弱點想出新的學習方式、找尋突破。 「目標練習法」重點一: 必須跨出舒適圈, 如果只是一直重複練習自己擅長的, 這樣子是沒有進步成效的。 (讀到這,對我真是當頭棒喝, 還記得學生時期, 最喜歡寫自己擅長的題目, 寫起來輕鬆又有成就感! 原來這樣的效率非常的低, 因為沒有訓練到大腦,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 「目標練習法」重點二: Trial and error! Fix it! 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學習, 是突破障礙的最佳學習法。 若發現學習成效不佳時, 就改變學習的方式。 並且讓短期記憶能夠轉換長期記憶就能幫助精進、內化成自然。 #專注的練習,但別逼太緊 持續的學習可以使大腦的結構形成改變, 原本荒廢的大腦區訓練足夠的話, 就可以產新的資訊給神經元。 所以,你我都可以透過有意識的方式,重新形塑大腦。 #技能的突破需要專注的投入與練習。 如果開始覺得好玩, 通常就是沒有進步的時候。 也可以透過 #番茄鐘的方法, 來訓練專注力: 專注學習25分鐘後,休息5分鐘。 但是大腦跟身體一樣, 學習要離開舒適圈, 但又不要離的太遠, 若學習逼迫的太緊、太累, 反而效果更差。 盡量把訓練時間保持在一小時內。 就好像我們上健身房的重訓, 要依每個人的狀況來量身訂作, 分階段性的目標來達成, 一次設的太難,不但容易受傷, 也很容易放棄。訓練大腦也是這樣的邏輯, 如:大腿重訓只能作15公斤, 那我就由18公斤開始, 一週一週慢慢地增加強度。 #增加學習的內在與外在動機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是來自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的一項心理實驗。 當時,他告訴一位小學老師某幾位學生比其他學生聰明, 這個老師潛意識間接受到影響, 特別的去幫助和鼓勵這幾位實驗組學生的學習。 還真的讓實驗組的學生表現成績較好! 但實際上, 這些學生都是隨機抽樣的, 並不是真的高材生。 這也告訴我們「你心理怎麼想,事情就會怎麼成就的。」 就好比吸引力法則一樣。 所以正向、信心的力量是非常重要! 不論是自我成長或是引導孩子的學習, 我們一定要給他們力量與信心, 孩子的潛意識就會潛移默化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達標的! 還有,之前聽 #廖彩杏老師也分享: 如果小朋友喜歡樂器, 她會帶孩子去參觀演奏會, 讓孩子看著台上演奏的樣子, 先讓孩子在內心有塊夢想藍圖, 增加內在學習動機。 還有,若能受到別人誇獎與鼓勵, 也可以增加學習動機。 因此,書中推薦加入共學團,大家一塊切磋交流。 #孩子通常延續父母的專長 孩子特別喜歡父母的肯定。 書中寫著, 專家往往會延續父母本身的興趣, 因為孩子最喜歡跟父母一起共度時光。 如果父母喜歡運動, 大部分的小朋友日後也會喜歡運動。 我身邊也有帶著幼兒園的孩子一塊爬山的家庭呢! 也很佩服這樣的一家人。 所以身教真的很重要, 我們家長與孩子大量的相處, 就可以激勵孩子發展出相同的興趣。 像我現在喜歡上閱讀, 平常零散的時間, 也會抓一本書看, 我覺得七寶也有受到我的影響, 她對繪本也是非常有興趣。 不過,三歲這個階段, 她還是比較喜歡我念給她聽, 喜歡與媽媽的互動。 #後記 《刻意練習》這本書, 最主要就是要讓你知道Impossible is nothing! 我們可以敞開大門,萬事都是充滿無限可能的。 但,在引導孩子這塊, 我真的很推薦《#發現天賦之旅》這本書, 讓我們觀察孩子的天賦(Gift)在哪裡? 他熱愛什麼?什麼事他可以做得很開心呢? 再加上《刻意練習》的方法加乘放大學習的效果。 能在熱愛的事物上成就,真是美滿呢!

回應

3
AS2000謝謝分享!感覺是本很正向的書圖書館預約甚至排到快1200了
Alex07感謝分享! 之前也是看到瓦基推薦! 一直還沒看 >_<
CalvinS這本之前kobo特價有撿到,好書,但一直沒看完。